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3-04 13:03
在竞秀区陵园路社区丰苑小区,活跃着一支疫情防护小队,小队的名字也挺有特点,叫“‘9+1’志愿者防疫队”。
看到“9+1”,你肯定会想到10,没错,这个小分队有10个人。10个人中,耄耋之年的两位,闫昌林83岁,苑占增82岁;古稀之年的两位,朱占乐78岁,闫树贵71岁;花甲之年的四位;年过半百的两位。10个人中还有一位女同志,因此取名“9+1”。
在陵园路社区居委会,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玉静告诉笔者:“还没过初五呢,办事处通知开会,会上通报了疫情情况,要求对辖区住户进行挨家挨户排查,所有小区都要封闭,不许随意出入,24小时有人值班。我一听脑袋就大了。”张玉静介绍,陵园路社区光散居小区就有9个,丰苑小区是其中户数最多的,没单位,没物业,原住居民不多,好多住户都是外地来保买的二手房、三手房居住,怎么封闭?谁来值班?
回到社区,张玉静首先想到了在丰苑小区居住的老党员闫昌林、苑占增和朱占乐,打电话请他们三个人戴上口罩赶快到居委会来。三位老党员过来后,张玉静向他们传达了办事处会议精神,表示为小区的封闭发愁。三位老党员经得多、见得多,遇事不慌。闫昌林说:“政府让封闭小区,说明疫情的严重程度,咱们先把政府的通知在每个单元口张贴,让所有的住户知道形势的严重性。”苑占增说,2003年“非典”时小区就采取了封闭措施,这次还那样做。朱占乐说,那时候他刚退休就义务值班,这次他还参加。三位老党员对张玉静说:“小张,我们小区的事你放心,你去忙你的吧。”
三位老党员首先在每个单元挑选出能值班的,加上他们仨,一共是十个人,并商量好第二天集合的时间地点。第二天上午8点,志愿者们在门口集合好,先把小区西边的两个门封上了,只留下三丰路上这个门口。这个门口西半扇大门是好的,东半扇大门朽坏了,在院里靠墙搁着呢。老师傅们喊着“一二三”齐心协力把坏门抬过来横着挡在东边,用铁丝和西门拧在一起,只开西门上的小门,汽车不许进院。封闭工作初步完成。
老师傅们都是上了岁数的,有的还有病。83岁的闫昌林戴上袖标第一个值班。大家排好班,开始商量的是65岁以上的值白班,早8点到晚8点,65岁以下的值夜班,晚上10点锁门,值班人把电话号码贴门上,有紧急出入的打电话,值班人过来开门。后来办事处派人值夜班,这样老师傅们只需值白班了。
老师傅们值班可认真了。一次,街道党工委书记陪着区委宣传部长来社区检查防疫情工作,当时看门的苑占增不让进,让他们保持距离,还打电话把社区书记张玉静叫出来。张玉静来后在路边汇报了社区的防疫工作开展情况。两位领导对苑师傅的认真态度非常满意,夸奖这些老师傅们无私奉献,是最美志愿者。
提起这些志愿者,张玉静非常感动。闫昌林是小区的楼长,是志愿者防疫队里年龄最大的。那天他接电话到了居委会还跟张玉静开玩笑呢,说:“大过年的你叫我过来,这是要给我发红包啊……”张玉静说红包没有,工作和责任倒是有。别看老人年过八旬,但接到任务毫不含糊,说现在防控疫情是国家大事,他是党员责无旁贷。
朱占乐是2009年3月做的心脏搭桥手术,人一着急或者累了胸口就有痛感。但他说自己是党员,要起到表率作用,而且防疫情值班也要从实际出发,既做到尽力也做到量力,毕竟是这个岁数这个身体。封闭小区,是为这个小区的居民好,居民们也都支持。守住了小区,就是对社会做贡献。
特别要说一下防疫队唯一女队员郑建同。郑建同人很开朗,她不仅是党员,还曾当过保定市人大代表。防疫队的名字“9+1”就是她起的。别看她是女同志,可她说自己年轻,今年才60岁,要比别人多干工作。不但当好“守门员”,还要当好“宣传员”和“督查员”。做宣传员就是宣传防止新冠肺炎的知识,做督查员是看见没戴口罩的居民让他们回家戴口罩,看见经常出去的居民让他们少出门。她说:“相信我们十个人能守好小区的门口,也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继续美好生活。”
赵志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