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邯郸日报 邯郸日报
您的位置:首页>

传统老布鞋,时尚刘五代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6-08 10:56

博物馆内收藏的三寸金莲。

在博物馆内,刘五代既是馆长也兼着讲解员。

刘五代在教授员工绱鞋技巧。邸志永摄。

博物馆内的战国铜靴。

□本报记者邸志永 张洁

6月3日,在顺平县要山镇伍郎村,见到略显木讷的刘五代时,他的话并不多。但一提到布鞋,刘五代的小眼睛就亮起来,自信与健谈,一下子就附到他身上。

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领域,作为宫廷布鞋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五代的领域,就是传统手工布鞋。

祖传手艺

传统与流行结合走出困境,

让他的布鞋一年能卖20万双

在刘五代厂房的墙上,传承手工布鞋的历史,上溯到了太爷爷刘老茂身上,距今已有140多年。

“到了我父亲刘成才,算是第三代。后来我曾问过父亲,他希望手工布鞋制作能再传五代人,于是给我起名刘五代。”谈及家里手工布鞋传承,今年44岁的刘五代笑称,如今他的儿子已经做好了接手准备。

剪样、纳制千层底、包边、锤底、绱鞋、楦鞋、烤鞋定型……打小帮着家里做鞋,肯钻研爱动脑的刘五代,很早就学会了全套18道工艺。

1998年,当他从父亲手里接过制鞋作坊时,传统条绒棉的手工布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已经式微。

“那时候,我骑着摩托车去市场上,带着100多斤的布鞋卖。价格卖不上去不说,人家还嫌弃咱们的布鞋土里土气。”脑瓜灵活的刘五代,选择迎难而上。

为了学习,刘五代跑到北京、温州、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专门到各大商场看流行的布鞋。“还别说,样式和颜色真是五花八门。后来,我又让美术学院给我设计花样,然后我先试着做出来,市场上哪种好卖我就多做哪种……”样式和颜色的改变,传统与流行的融合,让刘五代的传统布鞋有了新生命,款式从4种增加到20多种。

而今,刘五代公司的布鞋一年销售20多万双,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全国多个城市,还出口到韩国和俄罗斯。

直播带货

老手艺人走进直播间,

“老铁们”一天买货600多双

“老铁们啊,我刘五代又进直播间了啊!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款新鞋,鞋垫会呼吸,是用咱们家里的丝瓜瓤做成的,透气性特别好……”

“最普通的布鞋60多块钱一双,还得看你的脚胖脚瘦……你要是想要46码的鞋,得留下我们的电话专门定做。定做费也不贵,就多4—6块钱……”

疫情之下,刘五代的布鞋销售同样受到了影响。不过,在儿子鼓励下,他赶时髦玩起了直播带货。

“最初让我发个抖音,弄个快手,我都不发憷,但让我上直播,还真有点不适应。”刘五代告诉记者,让他意料不到的是,直播带货的效果还不错。

“直播一场,少的时候卖100多双鞋,多的时候能卖600多双。更主要的是,直播拓宽了线下的销售渠道,有商户通过直播了解咱的产品,打电话一下子要一两千双。”

就这样,疫情之下三个月,刘五代卖出去近6万双布鞋,生意比往年同期还增加了30%。

这让刘五代不由想起20多年前卖鞋时,他背着两大包近百双布鞋,坐公交到保定,然后坐火车去北京,去一家一家商场探销路。其间疲累,甘苦自知。

而今,销售的迭代让刘五代感慨,“新时代,真的不一样。跟不上,你就可能被淘汰。”

文化自信

宫廷布鞋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收藏开办布鞋博物馆发扬传统文化

刘五代的厂房后身,是一片鞋的世界。

“手工制鞋工艺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文化。”2018年刘五代成为宫廷布鞋制作技艺非遗传人后,怎么把这份手艺传下去?怎么把这份手艺发扬光大?他觉得,传统布鞋走文化之路,才会有更好的未来。为此,他在当年11月份成立“顺平县手工布鞋文化博物馆”。

“布鞋,在我国有3000多年历史。根据考证,最早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侯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布鞋……”在刘五代的布鞋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布鞋,让人大开眼界。靰鞡鞋、草鞋、玉鞋、旗鞋、孝鞋、木屐、麻凉鞋、民族绣鞋、战国铜鞋……由刘五代收藏的1200多双各类鞋,是他正在开发的宝藏。

众多种类的鞋中,尤其以各类三寸金莲颇为吸引人。

“各种三寸金莲得有200多双,上面的颜色、花型、刺绣,都值得深入研究,可以跟我现在做的手工布鞋结合起来,做出更多人们喜欢的布鞋。”刘五代称,很多时候他觉得,流行就像一阵风,有些经典的手艺和花型,永远不会落伍。如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终有回归的一天。

如今,这座他花费256万元建起的博物馆,从来都是免费开放,每年吸引游客3万多人次。他希望这1200多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鞋子,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源远流长的鞋文化。

路走对了,就不怕远。

记者走基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