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邯郸日报 邯郸日报
您的位置:首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群众心中大事小情的“定盘星”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7-03 09:42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本报记者 高保元

通 讯 员 张欣彬

六月,骄阳似火。已经实现整体脱贫的顺平县蒲上镇西南蒲村第一批油桃下树,然而受疫情影响,产品主销地区市场实行封闭,零散商贩收货热情骤减。

情急之下,胡光武以驻村第一书记的名义在个人微信群里进行“直播带货”。稍倾,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的负责人回音:实施扶贫消费,全部收购下树的4000斤油桃。

6月18日下午,170箱油桃装车起运。村民刘国栋自家的20多箱油桃已经上车,价格每斤比自售多出1角钱。老刘伸出大拇指,为胡光武点赞。

2018年12月初,胡光武来到西南蒲村接任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从解决村民身边小事做起,探索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要事,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大责任。”站在前两任工作队成绩的基础上,胡光武找准新定位。

包括已脱贫的32户群众在内,村民们都渴望过上更加稳定幸福的新生活。

乡亲们心中都有一杆秤,期盼的是致富发展的“定盘星”。

“牵挂在村民心中的就不是闲聊小事”

前期工作队给村民安装的饮水净化机非常受欢迎,聊天时有村民告诉胡光武取水卡消磁了,部分群众也提出想办理水卡……

“牵挂在村民心中的就不是闲聊小事。”胡光武承接下来。几年前安装的设施,商家的联络信息早已找不到。他从设备上搜罗信息,网络上细心查找,多方电话联络,终于找到该净化设备的系列品牌区域代理。不久,又有20多户村民顺利喝上纯净水。

西南蒲村种植桃树历史悠久,大多从这里取走技术和经验的村都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可至今,西南蒲村桃树种植依然“原地踏步”,品种老化繁杂,全村300余亩桃树分散种植,果品大多还是集市零散交易。

去年9月,胡光武邀请来20多位从事桃树种植的“老经验”,一起说想法、谈问题,探讨未来发展;请来村里育苗能手进行项目指导,提供市场信息、优选高效品种;拿出工作队节余经费组织大家去沧州市观摩水蜜桃种植及采摘经营模式。连续一周时间的研讨,胡光武整合大家意见,明确了早中晚三档期采摘、三区集中种植的六个优选品种,鼓励大家形成合力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精品高效。

“在细微处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

采访中,这句话被胡光武反复提到;工作中,他总会在细微处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

去年3月的一天,胡光武走街串巷找村民“唠嗑”,看到一农户家正在红薯地窖里干活,一聊得知村里每年10月份收获的数百亩红薯,以前专供北京和保定市区的烧烤市场。伴随大气污染治理,烧烤被取缔,红薯也从大都市回到乡村集市,卖不掉的只好存放地窖。

怎么办?胡光武想到了单位食堂。请示汇报后,上级领导给予全力支持。

胡光武当起了送货员,每周末便从村民家接收500多斤存余的红薯,开自家车送往北京的单位食堂,陆陆续续一个半月时间……每斤比集市售价高出1元钱。

村民刘都胜的母亲常年有病,致贫的主要原因就是欠账多。去年3月的一天,胡光武走进刘都胜家,了解政策脱贫后的生产生活情况。当听说刘都胜的母亲刚做完一个大手术、自费支出9000多元时,胡光武立即告知自费部分超过5000元,扶贫保险还可报销一部分。他催促刘都胜赶紧去医院索要发票,同时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不久,刘都胜又享受到3000多元帮扶政策补助。

“拓宽村民收入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夯实脱贫攻坚工作的保障”

2018年,一村民得了大病,至今没能痊愈,虽然通过家人打工实现了脱贫,由于没有劳动能力,产业就业扶贫政策用不上,生活质量依然难以提升。走访了解情况后,胡光武多次找镇里、县里帮其办理各种手续,落实了单户识保政策。

这件事,让胡光武深刻意识到,拓宽村民收入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夯实脱贫攻坚工作的保障。

去年红薯苗栽植前,胡光武又将红薯种植户全部请到会议室,邀来附近的金实红薯合作社理事长交流种植技术、了解市场需求、分析粗加工效能。同时,通过该合作社给大家引进了16000株新品种蜜薯秧苗,每株价格比传统秧苗还便宜9分钱……

利用闲散沟地建设设施农业大棚收取出租费,是西南蒲村依靠各级帮扶部门建立的一项集体产业。

去年8月,胡光武通过审计署找到对口帮扶单位,到顺平县有关部门寻找筹资渠道。经过多方努力,终于筹集来75万元资金,很快便在原有大棚基础上又建设起3个高标准温室大棚,并硬化了周边道路,花卉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

“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村民安置工作岗位:大棚内设立扶贫岗;村里每年拿出26000元租金收入,开辟公益岗位……”村里这些带贫制度,让群众有了干劲。

走进宽敞明亮的扶贫大棚,排列整齐的红掌、绿公主、发财树等花卉争香斗艳、翠绿欲滴,“走出扶贫新路子,带动农户奔小康”标牌醒目。承包人李帅告诉记者,最忙时曾提供出40多个扶贫岗。

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吕文萍负责管理红掌花。自从有了扶贫大棚,她既能在家照顾生病的女儿,又能抽空在大棚里打工,老伴儿也可以放心外出挣钱。“这得感谢党,感谢驻村工作队,感谢胡光武书记,生活有了方向,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