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邯郸日报 邯郸日报
您的位置:首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引导社会组织为决战 决胜脱贫攻坚再发力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来源:保定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7-09 09:22


□本报记者 李忻遥

7月8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就我市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答记者问。

问: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开展?

答:社会组织主要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五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在产业扶贫方面,引导各地社会组织发挥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林果业、家庭手工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围绕市场需求,通过代销、委托加工、包销等方式,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发展家庭手工业,带动贫困户就地稳定就业。

在教育扶贫方面,动员教育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扶贫助学等项目,积极帮助贫困地区改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中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和致富技术,增强就业能力。科技服务类社会组织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扶贫支教,提高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和水平。

在健康扶贫方面,号召医疗卫生类社会组织积极发挥技术专长,通过开展巡回医疗、送药下乡、免费体检等扶贫活动,帮助贫困群众及时解决病痛;通过捐赠医疗器械设备,帮助乡村卫生院、卫生所改善医疗条件和基层设施,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面,市、县级社会组织通过发挥专项建设规划、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等方面优势,帮助搬迁群众发展生产、促进就业,促进搬迁群众融合适应,提高脱贫能力。

同时,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产业信息汇集、行业资源聚集、专业人才密集等优势,助推劳务输出就业扶贫;助力贫困地区水利交通建设、危房改造、文化建设等;参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评估,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问: 市民政部门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市民政局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大力开展“京津冀保社会组织跟党走——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采取“多只手拉一只手”的方式进行帮扶,有效引导各地社会组织多层次、广领域、全方位对接帮扶。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积极与市扶贫办沟通协调,在9个贫困县中筛选了173个脱贫项目,为各地社会组织对接提供方便,实现点对点对接、精准对接;主动到北京市民政局、天津市民政局,就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有效对接;积极主动向省民政厅汇报我市脱贫工作,努力争取省级社会组织更大的支持和帮助;动员全市有爱心、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市县参与扶贫的社会组织达到134家,资助项目145个,资助资金378万元,受益人数1.77万人;以市民政局名义下发《关于动员社会组织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按照工作要求,积极组织所属社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问:在下一步工作中,如何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行为?

答: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政治任务,参与脱贫攻坚的社会组织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忘扶贫初心、牢记扶贫使命,讲政治、真扶贫、扶真贫;要加强自律,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尤其以扶贫为主要业务的社会组织,严禁打着扶贫旗号从事与扶贫无关的活动,募集的资金、取得的收益应用于扶贫并公告公示。

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一方面,对假借扶贫名义牟利敛财,违法募集、套取资金等行为要严肃予以查处,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坚决予以打击。另一方面,加强工作指导,引导社会组织按照上级部署,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做到精准扶贫。

市民政部门将积极发挥登记管理机关职能,将社会组织利用脱贫攻坚名义违规活动、借机敛财的违法行为作为日常执法检查工作的重点,并同扶贫办加强联系、密切配合。

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希望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把规范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行为作为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作出制度性安排。

问:在促进全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为落实好省“两办”通知精神,市民政局起草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促进全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十七条措施》,对促进我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标准和要求。

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结构。指导全市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城乡社区加快发展为民服务、养老照护、公益慈善、促进和谐、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类型社区社会组织。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优化服务,在项目论证、场地勘验、开办资金等方面简化程序,限时核准审批。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实施备案和管理。鼓励在街道(乡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整合力量,协调各方,有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功能。

重点打造品牌社会组织。以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为抓手,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组织机构健全、班子领导能力强、思想理念超前、有培育发展空间的社会组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每年市级打造10家以上社会公信力强、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社会组织。

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体系。按照政府提供办公场地、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的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引入社会资金等方式提供资金保障,今年市级要建设一家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依托中心向入驻的初创社会组织提供为期1年的免费办公场地支持和专业化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带动入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社会组织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新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要坚持“三个同步”跟进组建党组织,即社会组织登记时,同步采集党组织和员工党员信息;年检时,同步检查党建工作;评估时,同步将党建工作作为重要指标,指导推动党组织组建工作。

此外,十七条措施还在人才培养、党建机制、风险防控、监督手段、民主协商等方面进行规范完善,对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