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2-02-16 08:28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东高庄 李秀华
上世纪70年代时,我们村有“正月里唱大戏、元宵节踩高跷”的习俗。那时每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村里就请来专业的高跷队,他们身穿戏服,化着戏妆,青衣、花旦、小生、老生、武生、小丑,行当齐全。
他在先是在村街上边走边展示才艺,最后来到村里的活动中心。同时,村里组织的大鼓队、小驴会、划旱船、秧歌队也准备好了,开始表演。高跷队的演员们身怀绝技,站在近两米高的木跷上,上下翻滚,活动自如,最惊险的就是登上几米高的高台向下翻跃,观看的乡亲们为他们高难度的表演连连喝彩。
入夜,烟花晚会开始了,鞭炮齐鸣,礼花升腾,夜空如诗如画,美轮美奂。这样的场景虽说已过去好多年,但在我的记忆里还像昨天一样。
儿时的元宵节
□莲池区 尤聪颖
儿时的元宵节充满快乐和甜蜜,这一天的午餐一定会有一碗滚烫的元宵。元宵是父母从大街上买回来的那种现场制作的,有青丝玫瑰、白糖和豆沙馅。
元宵煮熟后,一个个膨胀得像白色的兵乓球,浮浮沉沉在浓稠的江米汤中,轻轻一咬,甜蜜的汁液喷入口腔,怪不得人们都说好日子比蜜甜。吃完元宵,母亲还要我们再喝一碗元宵汤,说是“原汤化原食”。
父母早就从商场给我们买好了纸质的灯笼,到了夜晚,点上蜡烛,昏黄的烛光将灯笼上面的山水图画映衬得如梦如幻。天一黑,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拎着灯笼出门,邻家小朋友们人手一个灯笼,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比较谁的灯笼更漂亮。寒风吹过,灯笼里烛光摇晃,我们映在地上的身影也随之摇摆……
快乐猜灯谜
□易县 马同举
每年元宵节,我最爱看的是灯谜会。
去年元宵节,我带着上小学的小孙子走进了燕都古城猜谜语会场。走到谜语牌前,小孙子看着看着,忽然抻了抻我的衣角说:“爷爷,我也要猜谜语,这个谜底我知道。”我把谜语牌摘下来交给他,他一边写还一边给我解释:“‘大家笑你’的谜底不就是‘齐齐哈尔’吗?” “‘一点一横长,口字顶房梁。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哈哈,是‘高’字吧。”
不一会儿我们俩就猜出了5个谜语,获得了一支碳素笔奖品。小家伙手里握着笔高兴得连蹦带跳,扬着小脑袋说:“爷爷,明年咱还来猜谜语吧,太有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