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2-04-06 14:58
春到白洋淀,柳丝曼舞、芦苇摇曳,碧波荡漾、静影沉璧,满目“青”“绿”,生机勃发。
5年来,从完成顶层设计到展开大规模实质性建设,这座未来之城从“一张白纸”着墨,稳扎稳打,目前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5年来,在我市银保监分局的引领、指导下,新区金融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把“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扛在肩上、记牢心头,聚焦规划目标,以“融资、融智、融制”为核心,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为原则,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金融对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推动、支撑作用,成为雄安新区发展历史中的坚定支持者、重要参与者和深度“建”证者。
5年来,已有2家政策性银行、6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7家股份制银行、2家城市商业银行先后入驻雄安新区,三家高风险社摘帽。机构类别上,新区银行业保险业已经从原有的普通县域银行业架构,成长为包含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财险公司、寿险公司的较为完善的体系。截至2021年末,新区各类银行保险业机构共计9类53家,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2285.98亿元,负债总额2246.54亿元,较2017年3月末增幅分别为403.68%、407.57%。保险业机构(寿险、财险)2021年全年保费收入14.95亿元,较2017年末增幅为33.8%。目前,多类型、多层次的机构布局与新区建设的高端定位、创新格局更加适配,符合新区发展需求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汩汩金融活水,润泽了这座未来之城,助其拔节生长,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果。
——创新驱动,智慧金融助力驶入快车道。
5年来,立足雄安新区创新发展试验田的功能定位,新区金融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抓手,助推新区数字城市建设。新区银行业利用本行大数据、金融科技优势,通过新建和旧网点升级改造的形式打造多家5G科技支行,提供了智能厅堂引导、DIY银行卡定制、现金业务生物识别等多样性、个性化服务,在社保缴费、法院案款缴纳、政融支付等20个应用场景实现数字人民币功能。多家新区银行发挥本行区块链金融科技优势搭建了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搭建区块链平台等多个区块链平台,上述平台将征迁信息、工程项目合同、建设进度等所有项目信息上链存证,提高了支付链条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确保建设资金在监管框架内的安全、准确与及时性。截至2021年末,上述平台已累计运营项目40余个,累计支付2万余笔,其中工行河北雄安分行征迁安置平台累计拨付征迁款533.48亿元,惠及243个村和6.47万户村民。中行河北雄安分行分别联合国家电网、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推出“数币硬钱包物物支付”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和燃气代收费系统手机银行接入,为新区百姓提供了缴费便利。
——协调发展,功能疏解承接取得新突破。
5年来,新区各金融机构落实党中央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决策部署,精准对接雄安新区总体发展需求,对注册落户新区的央企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协助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教育行业为例,目前,雄安大学由北京大学牵头筹建,4所北京学校设立雄安小区,新区55所学校已与53所京津冀优质学校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帮扶合作关系。中国银行雄安分行抓住契机,支持新区搭建现代教育体系,为筹建雄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等项目提供全面服务,紧盯北京援建“三校一院”项目建设,参与新区K12智慧校园云平台建设,推广中国银行“互联网+教育”模式。此外,新区银行业还为新建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荣乌高速公路、京德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网建设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有力支持新区“四纵两横”高速铁路网和“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建设,截至2021年末,交通运输类贷款余额达300多亿元,全面助力新区加速实现“轨道上的京津冀”。
——绿色革新,低碳金融发展跨上新台阶。
5年来,为贯彻雄安新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理念,新区银行保险业加速推进绿色金融创新,主动服务绿色低碳领域发展。工行河北雄安分行、建行河北雄安分行等为白洋淀综合治理、“千年秀林”等新区重点生态环境工程提供信贷、结算、代发等全链条金融服务。新区保险公司针对生态环保建设项目,创新研发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新区苗木综合保险、“雄安行”低碳出行保险等雄安“绿色”系列综合保险产品。截至2021年末,新区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57亿元,绿色“保险”产品已覆盖交通基础设施、传统农业、居民服务等重大基础项目建设。
——推进开放,外贸金融服务开创新格局。
5年来,新区各金融机构将支持外贸发展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紧跟外贸发展趋势,合理利用境内外市场资源,不断优化外贸金融服务,形成了标准更高、范围更广、力度更强的金融服务新格局。例如,工行雄安自贸区支行为进出口贸易企业提供主动授信的纯信用线上融资“跨境贷”,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为客户提供便利化融资支持。截至2021年末,雄安新区已有54家网点提供对公外汇服务,累计服务雄安新区157家外贸企业,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结算金额由2018年的130万元迅速攀升至2022年的1.5亿元,新区外贸金融服务取得了传统业务较快发展和创新成效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成果共享,普惠金融服务延及多领域。
5年来,新区金融机构积极构建以资源共享、要素共享、利益共享为特征的金融供给模式,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触角,用金融力量让人民群众共享新区建设成果。农行雄安分行针对原雄安三县基层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和金融体系发展较为滞后、信息渠道匮乏等困境,主导研发智慧民生系统和农村集体管理平台系统,智慧民生系统中的劳动力信息统计模块成功上线,该系统可汇总劳动力资源的人员数量、年龄结构、劳动技能、适应岗位及薪资需求等综合信息,有效解决基层劳动力群体与用人企业的信息沟通对接难题,促进创收增收。截至2021年末,该系统已惠及劳动力达到20万人。中国人寿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医疗保障和智慧医疗建设,选派专业医疗团队为雄安新区城乡居民提供专业服务,新区成立以来,已为新区城镇职工开展补充医疗保险业务达6.5万人次。
白洋淀中的村庄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又一个春天再出发,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新区金融业将心怀国之大者,以实干为底色,以奋斗为注脚,在雄安这座未来之城继续书写新时代的“春天的故事”,镌刻更为壮美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