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 苏兰生时间:2022-05-31 09:10
多辆卡车通过自动驾驶技术纵向连接,头车将加减速信息传递给无人驾驶的后车跟随行驶,正成为数字化全场景下货物运输探索的课题。 苏兰生 摄
在智能驾驶领域,先前车企注意力多集中在乘用车上,着力解决解放驾驶员手脚、提高驾乘感等问题。在疫情下,探索车间人歇而机器不停、路上车跑而无人驾车是一个革命性命题。 苏兰生 摄
□保定晚报记者 苏兰生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带头产业,对稳增长具有重要支撑力。
多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产值、新车零售额、相关税收分别在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税收总额中占比都达10%左右。
但3月份以来,新冠疫情再度强势来袭,多地汽车业供应链中断,部分车企生产按下“暂停键”,生产销售停滞、供应短缺、需求疲弱,行业发展遭受严重冲击。
寒冬总会过去,应对自有办法。对此,专访了资深业界人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顾问沈承鹏。他认为,提升数字化生产链、供应链、消费链水平,特别是产供链条上实现人与机器分离,是今后探索解决困境和长远发展之策。
人与机器分离是致命伤
沈承鹏说,2022年4月份国内车市出现罕见大滑坡,中汽协公布当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下降46.2%、47.1%,同比下降46.1%、47.6%。究其因,供应链断裂已对汽车业带来一而再、再而三冲击。
那么,疫情袭来,车企和市场除了“静默”,还有其他办法吗?沈承鹏说,供应链顺畅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供应商能够正常生产,二是物流正常运行。但在疫情下,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无论传统汽车供应链还是新兴芯片供应链断裂,都源于供应链生产端人与机器被迫分离,运输链人与交通工具被迫分离。
沈承鹏介绍,3月4日吉林省公告禁止本省人员跨省、跨区域流动,一汽集团宣布红旗、奔腾、解放和大众奥迪、一汽丰田5大整车企业全部停产;3月27日,上海宣布分区分批封控,封控区域暂停公交、地铁,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3月29日,特斯拉临港工厂停工;4月1日,上海大众、上汽通用停产。
他说,更致命的是供应链断裂。在3月中旬,上海部分车企就进入闭环生产状态,部分一线员工吃住工厂,维持生产运转。但随着疫情加重,供应链企业相继停产、物流受阻,这些车企最终不得不停产。
吉林、上海,国内两大整车及零部件基地减产停产,对自身及周边企业、周边国家汽车业都产生重大影响。沈承鹏介绍,一汽集团5大整车厂下有215户一级供应商、781户二级供应商;上海4大整车企业上海大众、上汽通用、特斯拉、上汽乘用车,2021年汽车总产量占全国10.68%、上千家零部件公司产值占全国20%、全球十大零部件集团的中国总部设在上海。而位于长三角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全国占比更是惊人:发动机占47%、变速器53%、动力电池56.65%、电池控制系统71.19%。
他说,乘联会数据,4月长春地区合资主力车企生产下降54%,上海主力车企生产下降75%,其他地区总体下降38%;中国零部件供应中断,导致雷诺、起亚、现代、丰田等宣布暂停部分工厂生产。
沈承鹏说,人与机器分离,让汽车全产业链运转瘫痪,物流不畅又令汽车生产雪上加霜。4月份吉林公路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同比下降32.6%和29.2%,上海公路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同比下降19.6%和20%,其周边省份也都不同程度下降。
因何汽车业受困突出
此位业界专家说,虽然吉林已从疫情阴霾中走出,上海宣布从6月1日起逐步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但人们对“疫情何时再来”“供应链会不会再次断裂”心存忧虑。还有可见的实例是,防控最严格的北京部分区也陆续开启“居家办公”模式。
沈承鹏说,长期以来汽车业形成两种主要供应链模式。一种是很传统的“自己干自己吃”,集团内自循环供应模式,早先的一汽、东风、北汽都是这种模式,现在依然留有很重的历史痕迹。这种模式因规模小、效率低、成本高、技术进步慢、配套产品难以选优等原因,已被大多数企业摒弃。将其发扬光大的倒是后起之秀比亚迪,不仅传统的车身、底盘自己造,新技术的电池、电机、电控乃至芯片也是自己造。
他说,另一种是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全球化生产供应模式。车企在全球选择供应商,要求配套在规定时间将配件送达指定位置。这种模式迫使供应商在车企周边设厂,由供应商替代整车、整机厂的库存、成本、资金、风险。此模式通过零配件规模效应,实现成本最小、质量最优、效率最高,也因此供应商成为某种零部件头部企业。
今天,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汽车业又兴起一种直销模式,其典型代表是特斯拉和诸多造车新势力。沈承鹏说,这种模式淘汰代理经销商,将走下生产线的汽车直接交付用户,车企直接掌握了用户、提高产销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产品快速迭代,开启了产品二次、三次、N次增值销售的新样式。
这几种供应、销售模式都经受了时间考验,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他说,但在新冠疫情这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都掉了链子,“人与设备的被迫分离”这一供应链的致命短板,在不断来袭的疫情面前似乎无解。
生产链、运输链数字化是出路
沈承鹏说,4月份疫情严峻时,他的一位上海朋友感慨:“现在,我们上海的年轻人都知道囤菜了”。
这是居家生活。他说,但先进汽车供应链模式追求的是不“囤菜”或者少“囤菜”,这就需要解决“人与设备被迫分离”问题,而加快供应链、运输链智能化建设,可以实现生产、运输机器的自动化、少人化、无人化运行和远程化操控。
沈承鹏说,2021年4月,工信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2021年12月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部署智能制造技术攻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等六个专项行动。
今年2月,四部委公布《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110家单位揭榜,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一汽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十余家汽车企业上榜。他说,这些示范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的少人化、无人化、远程化操作和管理。
他举例,潍柴动力是试点示范工厂之一,先进的数字化生产线能生产3000多种订货号的不同功率、规格、样式发动机,并具备发动机研发数据收集、远程锁车、远程诊断、车队轨迹管理、大数据故障预警等功能。他本人也参观了另一家试点示范工厂——广汽新能源,装配线上几乎见不到操作工人,偌大车间里只有不多的巡检人员走动。
沈承鹏还说,多辆卡车通过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纵向连接,头车将加减速等信息及车速、位置信息传递给无人驾驶的后车,让其跟随自己行驶,这是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创新,这种卡车列队行驶可破解货运链存在的困难。
沈承鹏介绍,2018年12月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允许高速公路货车编队行驶,北京、重庆、广州等省市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规范中也相继列入车辆队列(编队)行驶规范。
他说,卡车列队行驶起源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2016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组织一次卡车列队展示活动,奔驰、沃尔沃等6家车企参与,以3辆卡车为一组列队前进,穿越欧洲多个国家到达荷兰鹿特丹。美国有20多个州允许卡车列队在公开道路上行驶,并实现商业化。日韩也进行过大规模的卡车队列试验。
我国于2019年组织了首次商用车列队行驶试验,东风、福田、重汽各出3辆重卡完成了全部测试。
沈承鹏说,2019年上汽5G智能重卡在上海洋山港投入运行。如今,洋山港四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码头,数十公里的集装箱转运线上日夜忙绿却空无一人,连接洋山港与上海长达32.8公里的东海大桥上,常有列队行驶的智能重卡通过。
他说。3月中旬,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公司154辆无人车进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杨浦区市东医院和81个住宅小区,以无接触交付形式,无偿提供配送防疫物资和售菜服务,打通人员活动严格受限情况下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最后100米”的瓶颈,被受益群众誉为最可爱的“大白”。今年5月,首批10辆新石器无人车又开进北京朝阳区三3个乡的封管控区域,代替志愿者为居民运送快递和外卖等物品。
沈承鹏说,近几年国内外有一种说法:世界上智能化生产水平最高的汽车厂都在中国。而在智能驾驶领域,中国先前行业注意力多集中在乘用车领域,着力解决的是交通拥堵、交通安全、解放驾驶员手脚,提高驾乘感等问题。
“如今,我们需要转换目标。”沈承鹏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