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收藏>

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家银行发行的第一种纸币雏形产生在安国,到底什么样?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又经历了怎么样的波折?

“小黑马耕地”壹元券问世曲折多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李谨辰时间:2022-07-25 08:33

“小黑马耕地”壹元券

□保定日报通讯员 李谨辰

近日,晋察冀边区银行筹备处旧址博物馆在安国开馆,可以看到,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纸币多达72种。虽然张张珍贵,但追其溯源,都要从一张壹圆券——“小黑马耕地”讲起。“小黑马耕地”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第一家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第一种纸币,它不仅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更记录着晋察冀边区银行建立之初的难忘岁月。

“红色壹元券”票版

1937年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印制的第一块票版样张——红色壹元券问世,在那个战火弥漫,硝烟四起的年代,先辈们用生命、鲜血和汗水铸就的这张“红票子”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曲折过程。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决定筹建晋察冀边区银行,吕正操司令员将筹建地选择在安国。以安国商会的三万多块钱作为启动基金,推荐时任人民自卫军军需官的关学文负责银行的筹建工作。

印钞票设备

关学文在当地进步人士冯国俊等人的协助下,找到8家印刷作坊的掌柜和工人,很快集中了十余台小型石印机、手打号码机、辅助设备和材料,以及20名技术工人,并在安国县药王庙附近的一座大院子里,建立了人民自卫军军需处印刷所。

关学文选了有设计制版能力的赵毅林、李德义着手制作票版。关学文对他们说,钞票图案设计上要突出抗战,“就设计个搞好生产、支援抗战的票子吧!”他们便按照关学文的意见,设计了这张红色壹元券的票样。其主色金红,底纹粉红色,主景图案是黑色壮马耕地图。这块票版于1937年打印出了样张。

正当准备做大版印刷时,日寇侵占了保定一带。为了保护刚设计出来的票版样张,晋察冀军区下达命令,筹建中的晋察冀边区银行及其领导的印刷部从冀中安国转移到冀西抗日根据地阜平县。在人民自卫军的保护与协助下“红色壹元券”票版、工作人员以及各种设备都完好无损的转移了出来。

1938年2月18日,晋察冀边区银行正式成立。同时,边区第一张钞票样张——红色壹元券通过审批,此时印刷所改称银行印刷部。当时印刷部设在一个小学校靠南边的几间平房里,安上七、八台小石印机,正式开始印刷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小黑马耕地”壹元券。机器、工房虽然很简陋,但工人热情很高,没多久就印出了这批红色壹元券。红色壹元券的横空出世,成为边区银行的开基之作。晋察冀边区银行也注定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

在边区银行的票子发行后,清除了地方发行的各种钞票,统一了边区的货币市场,支持了抗日战争,支持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深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欢迎。人们亲切的称晋察冀边区票为“抗日票”、“红票子”。

历史选择了安国,安国肩负了荣光。勤劳质朴、具有爱国精神的安国人民,慷慨相助,奉献宅院、设备、人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时光流逝,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不能忘记,晋察冀边区银行在安国历史虽然短暂,但是留给安国的是无限的荣耀和宝贵的红色记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