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链接资源、心理疏导、情绪支持、挖掘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一路同行,为残疾儿童家庭送去支持和鼓励,增强他们改善现状的信心

社工力量助残疾儿童拥有灿烂笑容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2-09-05 09:29

宁立静陪伴明明一起玩象棋。

□保定晚报记者 霍若雯

8月31日,今年11岁的男孩明明(化名)一见社工宁立静进门,立刻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宁立静陪他坐在桌边,两人一起下象棋、看动画,明明的情绪变化让宁立静心中感到十分欣慰。

“谢谢社工为明明和我们一家提供的帮助!几个月时间相处下来,明明变得有自信、更开朗了。我们也改变了过去的老旧观念,愿意多鼓励他走出家门,多参与一些社工组织的青少年活动。”明明的母亲高兴地说。

2022年初,在阜平县史家寨乡某村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期间,保定市慈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史家寨乡社工宁立静遇到了明明。明明患有癫痫,智力残疾二级,曾做过开颅手术,目前靠吃药缓解病情。平时明明和父母、哥哥一同生活,一家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父亲的打工工资以及家庭低保救助。明明虽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但仍需家人多方照料。明明的母亲担心有人在背后议论和笑话明明,因此不愿让他外出。受病情影响,明明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相对于同龄人差距很大,难以适应社会。

经过多方考量、访谈调研以及机构领导的督导审批同意,宁立静开始为明明提供个案服务。为获得明明的接纳和信任,宁立静多次上门找到明明的母亲进行交谈,深入了解明明的身体情况、困难现状、家庭主要成员结构及关系状况、经济状况、感受态度等,为初步评估明明的问题与需求提供了资料依据。

宁立静发现明明能熟练地使用遥控器找到自己想看的动画片和学英语频道,还能跟读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小猫用英语怎么说?小狗呢?”……母亲的几次提问,明明都能回答正确。宁立静随后为明明准备了线上英文动画片、古诗学习课程等,帮助培养明明的兴趣爱好。

作为资源链接者,宁立静找到了一所残障儿童康复学校,拨打咨询电话向该机构讲述了明明的现状及家庭经济情况,并争取到了免费专家会诊和部分免费康复治疗课程资源。同时,她还对接了热心的大学生志愿者,让志愿者定期和明明进行互动,关心关爱他的日常生活。

通过链接慈善基金会、康复机构等资源提供心理疏导、情绪支持,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鼓励他多外出结交朋友,宁立静发现明明在不断成长进步,在与家庭成员交往时,他也表现得非常积极、懂事,一家人相处得更加和睦融洽。明明的父母也不再愁眉不展,天天为明明的未来感到担忧了。

在今年8月份的保定市社会工作服务优秀案例评选中,宁立静的“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残障儿童个案辅导”荣获了专业社工组的二等奖。

因病致残导致儿童本身及家庭极易陷入社交网络狭小、照养压力大、社会排斥等困境。“完善残障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由家庭、学校、社区到康复机构、社工、政府、社会等多方协同发挥作用,才能解决其面临的问题。”宁立静向记者表示,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要真诚、平等地接纳和尊重服务对象,并对服务对象的家庭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相信社会工作者将会一路同行,不断增强服务对象家庭改善现状的信心,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逐渐适应社会环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