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中国节> 网络中国节·中秋>

网络中国节·中秋 | 中秋帖里赏中秋

来源:作者:时间:2022-09-08 15:04

中秋佳节,圆月中秋。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因为这轮明月,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吟诵中秋的艺术精品。

1

东晋王献之

《中秋帖》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中秋帖》,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

中秋帖

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中秋帖》在相当长时间内曾被人们视作王献之的真迹。现在大部分学者认为《中秋帖》并非王献之真迹,而是北宋书法家米芾节临王献之《十二月帖》的书迹。《书断》认为:“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新中国成立前《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有关部门以重金收回,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2

宋徽宗赵佶

《闰中秋月帖》

中秋佳节,宋徽宗赵佶当然要写字啊!赵佶以其刚柔并济的“瘦金体”写下《闰中秋月帖》(故宫博物院所藏),作品浓郁着扑扑书卷气息,笔画细瘦如“筋”,挺拔有力,且舒展飘逸,气韵生动且不失腴润,更不显稚弱之气。

图片
《闰中秋月帖》

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这幅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3

北宋米芾

《中秋诗帖》

肯定有不少米芾粉丝关心偶像为中秋写了啥?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即为《中秋诗帖》。纸本,草书,纵25.2厘米,横36厘米。米芾在江苏担任涟水军使期间,最喜欢登临游览江苏涟水海岱楼。作为唐宋时代十分著名的望海楼,自古以来,诸多文人名仕登临赋诗的最佳旅游景点,唐代诗人杜甫诗赞:“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来形容它视野辽阔、宏伟壮丽的景观。作品如下:

图片

中秋登海岱楼作

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东轮。

海岱楼位于江苏涟水,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旅游景点。米芾担任涟水军使期间,最喜欢登临游览的景点就是海岱楼,他曾将海岱楼比喻为月亮上的“广寒宫”,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颇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帖中,米芾共书诗文两次,首书后加入一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再书后又加书“信书亦一难事”,由此可见米芾对书法严谨、认真、求好的态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