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中国节> 网络中国节·中秋>

网络中国节·中秋 | 欢度中秋,这些法律小知识送给你!

来源:作者:时间:2022-09-08 15:09

图片

图片

中秋节

又是一年中秋

中秋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是人们团聚和出游的重要日子

在此为大家总结

关于中秋的法律小知识哦~

图片

图片

中秋节、吃月饼

可是遇到质量问题怎么办呢

图片

图片

中秋节是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除了吃月饼之外呢,往往还会安排有家宴,所以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要注意。

以“月饼”为例,如果大家在超市买的月饼出现质量问题,比如超过生产日期、发生霉变等情况。此时不要慌,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知道这些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喝酒需适度,不要酒后驾车,

更不要强迫他人饮酒、劝酒

图片

图片

佳节期间不免聚会饮酒,但根据法律规定,由于劝酒人劝酒致使被劝酒人人身受到损害,即使劝酒人没有犯欲伤害对方的过错,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小编提醒广大热情又爱劝酒的朋友,感情表达到就好,喝多喝少莫多劝。

以下几种行为,劝酒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不喝不是男人”等语言刺激对方,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无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

明知对方不能喝仍劝酒。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不适宜喝酒,但仍然劝酒,导致其疾病发作等情形的;

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若饮酒人已失去或即将失去自控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未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的;

酒后驾车未加劝阻。酒友明知对方酒后驾车而不加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事故的。

出门防疫、防盗、防骗

安全出行第一条

图片

图片

小伙伴们,游玩虽好,但这个时候我们又要来学习了,如果在出游时发生意外受伤,以备不时之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温馨提示:疫情输入风险依旧存在,外出期间,请文明出行,遵守各地防疫规定。

中秋乐起来是温馨的,

一次阖家欢乐的团圆

图片

图片

探亲,看望老人是法定义务

2013年7月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中秋节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回家看望父母,家人团聚。这是中秋佳节的寓意,也是法律赋予我们的义务与责任。

图片

好啦~

普法小知识到这里就结束了!

希望小伙伴们

亲友相伴

吃着月饼

品着美酒清茶

赏着明月

过个团团圆圆的中秋佳节!

图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