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作者:周珊珊时间:2022-11-17 11:13
不久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引发广泛关注。
本次修订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既有“共享经济”“刚需”“学霸”“慢生活”“新常态”等新词,又有“见贤思齐”“文以载道”“举隅”“竹枝词”等此前未收录过的传统文化词语。一些词语近年来增添的新义项和新用法也被收入其中。
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单字1.2万余个、词目7.2万余条、例证8万余条,布新的同时也有除旧修旧。本次修订删除了一些过时或使用频率较低的词语以及个别见词明义的词语。
此外,这次修订还参照最新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订正了部分词语的释义。在语言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最具代表性和时代意义的要素之一,增补、删除、修改、订正,无不展现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呼应了当下社会生活的脉动。
从2004年推出第一版开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迄今已完成3次修订。从第一版收录“非典型肺炎”“蓝牙技术”,到第二版加入“软实力”“微博”,再到“正能量”“接地气”写进第三版……纵览这些年的变化,我们从中可以体察时间之河在语言的河床上洗刷、沉淀的印记。
其实,不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给力”等网言网语,第十二版《新华字典》收录“点赞”“刷屏”等新词……权威辞书的与时俱进,背后是汉语言词汇系统及表达的更新,成为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
当然,辞书不仅记录当代社会生活,也事关语言规范。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汉语迎来了一个相当活跃的时期。新词新义层出不穷,不少网言网语、潮词新语只在一时的热潮中昙花一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在流行中保持恒定的价值,能否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不仅是新词能否进入辞书的标准,更是这些新词生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