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作者:韩晶时间:2022-12-22 10:07
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前不久,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正式发布,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净增158个新职业,总职业数达到1639个。新职业既客观反映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也折射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2022年版《大典》专门增设或调整了相关中类、小类职业,比如围绕制造强国,新增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新职业;围绕乡村振兴,新增了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和农业经理人等新职业;围绕绿色经济,新增了碳排放管理员、碳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技术人员等134个绿色职业,占职业总数的8%,反映出绿色产业带来的新职业变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新职业在供需协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比如,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社群健康助理员等新职业,体现了在老龄化社会到来之际人民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需要;托育师、研学旅行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新职业应运而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专业化、差异化的服务。
新职业意味着新眼光,其诞生的背后是新场景、新需求、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2022年版《大典》首次增加了数字职业的标识。这次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标识数字职业有利于赋能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可见,新职业的诞生打开了更多就业风口,成为扩大多样化就业的蓄水池。兴趣与职业的结合、个性价值的体现以及潜在的机遇都为未来的求职者提供了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更加有质量的选择,对于稳就业目标的实现也颇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