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李庆林|绿色蔬菜的舌尖之旅——读金实秋《蔬食记忆》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李庆林时间:2023-01-11 09:18

《蔬食记忆》是一本非常可爱的书,可以走到哪儿带到哪儿,随时随地翻看,如同一次次绿色蔬菜的舌尖之旅,令人回味无穷。

汇编者金实秋先生既有心又有才识,将当代40位作家的48篇蔬菜饮食散文汇聚一堂,多姿多彩。其归类方法颇具趣味,分为感知萝卜、感怀豆子、感谢瓜蔬、感触野菜四个章节,从蔬菜入手选文,细述中国人的饮食经验,回味饮食生活之乐趣。

众所周知,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书中这些美文在讲述各类蔬菜之余,不乏有对风物掌故探寻细究的,有对蔬菜地域特征精细描绘的,也有对历史文献翔实考证的。卷一“感知萝卜”写的是萝卜的吃法以及悠久历史,卷二“感谢瓜蔬”涉猎南瓜、冬瓜、木瓜、黄瓜、苦瓜、丝瓜等,卷三“感怀豆子”抒写芸豆、菜豆、蚕豆、四季豆、豌豆、黄豆、扁豆、豆芽等豆类食物,卷四“感触野菜”则有芦蒿、蒲公英、枸杞头、麻菜、蒲笋、莼菜等“野味”描述。一篇篇读来,如同置身于偌大的绿色菜市场,同时聆听着各种烹饪方法,随即享受着绿色蔬菜的舌尖飨宴,妙趣横生。

湖南文艺出版社近几年策划了一套雅俗共赏的“生活美学馆”丛书,涉及美食、品茗、饮酒、古琴、民宿等多个方面,既接地气又颇具人间烟火气,《蔬食记忆》便是其中一本。

这本书越读越有意思,越读越馋。看得出,金实秋选编这些文章时对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和拓展性都有着严格的高标准。蔬菜各有其味,文章各有特色。

譬如梁实秋《萝卜汤的启示》一文,记述他和几位好友去杨太太家聚餐喝排骨萝卜汤的情景:“排骨酥烂而未成渣,萝卜煮透而未变泥,汤呢?热、浓、香、稠,大家都吃得直吧嗒嘴……要做到言中有物,不令人觉得淡而无味,少说废话,便是秘诀,和汤里少加萝卜少加水是一个道理。”由喝汤言及为文之道。

上海作家孔明珠的《宠爱秋冬萝》勾起我诸多回忆。“萝卜照例不能偷懒,皮可以保留,切成滚刀块,但一定要焯水。等到蹄髈炖至半酥后放入萝卜,用小火煮,汤会慢慢变白,肉汤的鲜美渗入萝卜的纤维中。”这与我母亲烹制白肉炖萝卜的方法一模一样。

蔡珠儿的《冬瓜盅》中有这样非常唯美的描摹:“炖得好的冬瓜盅,应该里外交融,鲜净澄透,汤料尽得瓜汁的馨莹,瓜肉则饱吸诸鲜之味。”许冬林的《一素到底的南瓜头》中很诱惑地写道:“细睹篮子里滤过水后的南瓜头,一根根,玉树临风的样子。用植物油下锅,佐以青椒丝或红椒丝,清炒。火要辣猛,翻炒要快。放盐少许,盐多菜显老。”

《蔬食记忆》中的每篇文章恰如“一个萝卜一个坑”,都值得耐心细读。读着读着,竟犹如美酒回甘,香醇满心,权当一次绿色蔬菜的舌尖之旅,丝毫不为过。就像该书编辑在编后记里所说:“通过一批文人的文字来感受中国文化的食物之情,同时增进我们某个方面的生活知识,乃至增添我们某种生活情趣,甚至得到某些言外的意味,也不算奢望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