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王彦锐|翻开浓浓的中国年——读萧放、许明堂《春节》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王彦锐时间:2023-01-30 08:59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最后写道:“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地过节。”现如今距老舍先生写下这些文字已经过了很多年,但年味好像越来越淡了。读到《春节》这本书让我对于春节有了更多的了解。

萧放、许明堂合著的《春节》一书系统梳理了春节传统民俗:从节俗起源、典故、诗文到节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沿着春节的时间进程,对各项节俗逐次展开叙述,主要包括腊八、祭灶、扫尘、年节食品备办、洗浴、装饰门庭、团年、守岁、压岁钱、爆竹迎年、拜天地祖先、拜年、贺年、送穷与祭财神、人生日、迎春、闹元宵等,以及各民族和海外华人的春节习俗。读者在品味着浓浓的年味的同时亦会清晰地看到一份文化传承的图景。

这些习俗和仪式的背后,是亲情与相聚,是交流与感恩。平时吃得再好,也没有年饭吃得有滋味。正是这些年夜饭、压岁钱、贴春联、放鞭炮、舞龙灯、走亲戚、逛庙会、闹元宵等新春仪式,营造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增加了亲人朋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在欢乐和传递欢乐的过程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完成了一次精神的强化与更新。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期盼,不同的需求,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味也越来越淡了,平时想吃什么买什么,衣服喜欢什么样买什么样的,一切的需求无须再等到过年才能获得。

还是很怀念儿时年的记忆,儿时的我特别期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拥有喜欢的新衣服,还有压岁钱,这些都能给予我莫大的幸福。一般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大人们开始给孩子们准备新衣服,有的人家把辛苦养了一年的肥猪宰了,请大伙吃上一顿热闹热闹。腊月初八是个好日子,一般嫁娶或喜庆的事都会选在这一天,还有吃腊八粥的习俗。然后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节,那时候也比较重视,该有的仪式都不会少。

如今,在我的老家还依然保留着传统过年的习俗,但是也不再是儿时那种单纯幸福的年味。我想,无论时光如何流逝,物质如何丰富,儿时的年味是记忆里抹不去的风景,也是生命里最珍贵的幸福与怀念。

清明祭祖,端午吃粽子,中秋和春节阖家团圆,所有的节日都属于家。所以,无论你多忙,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要丢掉这些看似琐碎但却能永远镌刻在心里的仪式。有了这些仪式,纵使时光往返,故乡、家始终是你永远念想的归途。

时序轮替,辞旧迎新,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千百年前的新春是“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亦是“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如今的春节,是除夕夜里香气四溢的团圆饭,是电视机前的团聚共饮,是零时守岁时热气腾腾的饺子。

“除夕夜最热闹的不是春晚,而是觥筹交错之后欢声笑语的一家人,是烟火相对仍然长不大的一群人。”《春节》记录着春节的历史,也定格了岁月,抚慰了被城市扰乱的内心,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或许,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记忆中的年味,但是,透过书籍,我们能体验到共通的情感,找到灵魂的共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