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李军芳时间:2023-02-23 08:51
立春之日,收到雁南飞老师的这本散文诗集《与美好相遇》(2022年11月出版),翻阅之间,感觉春的讯息在字里行间跳跃,仿佛春天已然来临了。
雁南飞,本名李凤珠,保定市同济中学校长,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工作之余伏案疾书,笔耕不辍。这本诗集汇集了他的散文诗120余首,分为“西部光芒”“大美天地”“刻骨铭心”“人间缘分”“教书笔记”“往事如烟”“青春时节”共七个部分,表述了对自然、历史、生活、亲情和爱情等方面的诗意情怀。
这些散文诗全部选自诗人在国内各大刊物发表过的作品,有《星星》《散文诗》《诗选刊》《散文诗世界》《中国诗人》《诗潮》《中国校园文学》等数十种刊物。
在诗歌范畴之内,散文诗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有人说它是诗歌和散文之爱的结晶。其实,散文诗是诗,不是散文,它区别于散文的特征在于重心性、重思辨、重抒情,努力呈现主体的情怀。《与美好相遇》这本诗集恰恰是在写意、虚化、语言的陌生化以及追求张力效果方面做到了形神合一,跳跃奔放式的语言表达,充分调动了诗人的情绪和物我相融的真挚情感。
诗人在大自然面前始终葆有沸腾的热血和澎湃的激情。面对山河辽阔,吟咏出“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式的感慨。他在《西出阳关》中写道:“阳光的风景,等待着我们,等待着与我们一一相认。枕无限山河,我们怎能熟视无睹,两手空空?在悠长的驼铃声里,在一棵树的皱纹里,在文字的刀光剑影里,我们要认真挖掘、捡拾、淘洗。用一些破土而出的惊喜,构筑我们精神的铜墙铁壁。”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出诗人面对自然万物油然而生的热爱和敬畏。他善于站在时代的山巅回溯历史的尘烟,古老的建筑、残存的砖画、斑驳的城墙,令他肃然起敬;绵延的群山、广袤的草原、奔腾的河流,让他思潮汹涌。诗人写到了戈壁滩、莫高窟、吐鲁番、祁连山、贺兰山等,足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视野的恢弘和勃发的情怀。他赞美,他叹惋,灵魂的自由与世界的辽阔击掌共鸣。
诗人首先是感性的,同时也是理性的,当他把内心波澜起伏通过精粹洗练充满哲思的文字展现出来,意蕴和自然的融合淋漓尽致地扑面而来。在《青海湖边,蓝铺进我的心底》中,诗人写道:“天蓝,水蓝,心蓝。我活得更像自己……青海湖边,蓝铺进我的心底。”读到这里,仿佛置身于高原上纯澈的青海湖,远离世俗纷扰,回归澄明恬静,何其美哉!
诗人的故乡在东北,大兴安岭的冰雪以及森林、原野都是他的美好回忆,而故乡的亲人更是他的眷恋和不舍。他书写故乡的草木情深、人间温暖,他爱着,写着,有时像个天真的孩子,有时又是一个怅惘的游子。“冬夜,磨斧锯的父亲”“山中,伐木头的伯父”“林中,喊号子的兄弟”等这一系列散文诗,展现了兴安岭山区的生活画卷,读来感人肺腑,使人热泪盈眶。
在细微处体察人情冷暖,从烟火中品味世态炎凉。无论生活多么不堪,诗人永葆悲悯、博爱之情怀。《在街口:摊煎饼的老大娘》里,他写道:“尘世微凉。街口,一柄小铲,摊开一片谷香。这是金黄的原野。”短短几个字,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跃然纸上,令人动容。《早市,地摊旁的女童》里,他描写“女童,这双眼,这双在书本后面和她衣兜一样干净的眼,看透人类,看透我深藏的浅薄”。他们彼此打动,与其说是路人的善和美打动了诗人,不如说诗人本真的善和美时时处处都在关怀着这个世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集“教书笔记”部分。作为多年来教书育人、兴学办学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来说,雁南飞在诗中习惯称他的学生为弟子,亲切而平和。《站立》中写道:“在三尺讲台,我站立。我们努力地站立,保持一棵树的姿势!一棵树亭亭且直,任折不弯。这奢侈的孤苦,在我的粉笔下铿锵旺盛。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立的学生。我在画一棵直立的树,站立的树!”他书写他的心声,也彰显了一名人民教师崇高的品德。
雁南飞在创作中对散文诗的情有独钟正符合了他外在的内敛和灵魂的不羁。他是一位诚实谦卑却心怀高远的诗人,襟袍之间有丘壑,眉眼之间有山河。感谢这本散文诗集《与美好相遇》,它让我再一次领略了诗意之美、生活之美、真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