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2-28 08:25
□保定晚报记者 牛琪 通讯员 赵昱
2月23日,保定三中在竞秀校区召开“家园陪伴式”学校暨保定家长学校建设研讨会,来自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的张竹林副院长以“保定市学校家庭社会协调育人能级提升建设”为主题作报告。保定三中高一高二年级教师代表和上海市专家围坐一起,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感受,展开了一场教育教学思想的碰撞交流……
近年来,与京津及全国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对接交流,这样的场景在我市并不鲜见。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名校名师合作,争取优质教育资源向保定疏解辐射,拓宽校际间人才联合培养途径,共建教育合作机制,推进特色领域合作办学,全力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为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教育,我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2021年7月5日,我市举办首届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在著名教育家刘彭芝的号召下,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15个省(区、市)的400多位名师、名校校长齐聚一堂,为保定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
两年来,我市建设教育强市的举措越来越实,步伐越来越稳,干劲越来越足。制定印发《保定市基础教育高品质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保定市尊师重教若干措施》《保定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保定市加强卓越教育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文件。
同年,市教育局启动“京保家校协同育人项目”,依托北京优质资源,以保定市脱贫县小学“王淑英校长工作室”13个成员校为基础,扎实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家长云课40余节,参与学习的家长达万名;成立保定首个儿童友好家庭教育社区服务站,开启政府驱动、学校主导、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多元主体协作的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网络平台,将学校、家庭、社会相关资源聚合在专属的网络空间;成立家长学校、家长云校,聘请家庭教育专家,整合全市基础教育学校力量,面向城乡家庭,全力打造覆盖全域、城乡互动的“党政家校社”五位一体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同时,组织开展“保定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参训学员达近百名,通过系统课程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和提交家庭教育案例,组织北京与保定优秀家庭教育案例论坛式分享,进一步提升了学员家庭教育指导的软实力。
京保教育携手共建,数字最具说服力。仅2022年一年,我市就专门组织了200余名校长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的校长提高培训,暑期组织3000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加强培训,全面对接北京优势教育资源。目前,42所对接名校派遣教师到各县(市、区)现场指导216人次,开展线上培训372场;选派100余名校长、教师到对接名校进行跟岗学习,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制定相关跟岗学习计划。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实现了小学、初中优质均衡发展,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全市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2022年11月19日,“振兴县域教育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保定同步举行,参会专家聚焦当前振兴县域教育的成果与创新,深入研讨教育帮扶的典型与经验,共谋振兴保定县域教育的路径与方案。同日,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揭牌成立。今年1月,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首期高级研修班精彩开讲。在保师附校分会场,100名教师在金莲礼堂现场参会,500余名教师线上聆听学习,来自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基于现实的思考,分享《教育的情怀与智慧》;北京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讲述自己的教育生涯经历……
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我市积极学习借鉴身边的典型——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向海河教育园区、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天津)职业技术公共实训基地、海河教育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等单位学习,特别围绕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职教师资培养、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校企紧密合作、职教集团化办学、国际化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全力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改革迈上新台阶,努力探索具有保定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今年年初,保定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保定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九所院校相关负责人、市职业教育学术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等围绕“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了深入对接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