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作者:史一棋时间:2023-03-06 08:22
电动自行车具有经济、便捷等优势,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短途交通工具。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2022年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抽查262家企业生产的295批次产品,发现6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21%。产品不合格,质量不达标,无疑会给电动自行车的后续使用埋下隐患。
不只是生产环节的质量缺陷,在一些地方,电动自行车的销售、维修、改装、停放、充电、使用、回收同样有着不少安全隐患,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如何管好电动自行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
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涉及多个环节,最核心的问题是车体和电池本质安全不过关,最难管的问题是擅自改装电池。加强全链条安全监管,必须解决好这两大难题。
管好电动自行车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的治理探索进一步提升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成效,未来还需围绕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此,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全力推动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立项,结合实际制定操作性更强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作为电动自行车驾驶者,个人也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树立安全用车意识,不带车进楼入户或飞线充电。
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重在抓好车体、电池质量,以及提高使用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持续在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源头环节安全质量、强化流通销售环节执法查处、规范末端使用环节安全管理、推进拆解回收环节安全管控上发力,定能让全链条监管安全网越织越密,真正治理好电动自行车。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