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3-03-28 08:23
□保定日报记者 刘 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服务高质量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精准供给自然资源要素,全力以赴保需求、快审批、提效能、守底线。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该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和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积极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高效完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打造“7+5+N”中国式现代化保定场景的启动元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雪松表示,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唱响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主旋律,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提升绿色发展动能,为建设一个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保定贡献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奋进力量。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2022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如何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张雪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面落实“两平衡一冻结”制度,即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要占补平衡,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要进出平衡,对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冻结同等数量补充耕地指标,确保全市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减少。印发实施《保定市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管理办法》,对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地区实行严格用地限批。持续巩固“春雷行动”整治成效,深入开展违法违规用地“清零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地见效,牢牢守住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坚持走节约集约用地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开展“节地增效”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定兴县、安国市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节约集约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提升全市自然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水平。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京雄保一体化发展做了哪些工作,今年将要怎样推进?
张雪松: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全市人民负责、对保定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对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锚定京雄保一体化发展目标,落实全省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布局,扎实推进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努力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全市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更加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更加山清水秀。
今年,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我们将全力推进保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报批,全面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顺利完成规划“一张图”建设,全面绘制好国土空间发展蓝图和空间治理“施工图”,为着力打造“7+5+N”系列中国式现代化保定场景提供坚实的空间支撑保障。
记者:2022年,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稳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雪松: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紧扣重点项目建设,主动服务各类企业,我局出台了一系列要素资源保障政策措施,明确了灵活供地方式、享受优惠地价、弹性供地方式,以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免收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审批、提升不动产登记便民化数字化水平等10条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用地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指标跟着项目走。2022年,省下达及核算保定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共计17849亩已全部安排到位,全年共上报省厅土地转用征收卷宗175个,共计48594.28亩,有力保障了城中村改造、环城水系、京石邯输气管道复线工程、深圳园、新发地花卉产业园、民生电商、雪上运动学院、华侨城、英利5GW光伏电池、津石高速、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容易线、安大线、S524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在全市开展的“万人助万企”行动中,搭建双方沟通交流的“连心桥”,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当好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按照企业诉求,积极做好上门和电话走访活动,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充分了解惠企金融政策,畅通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协助帮扶保定白沟巨环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贷款180万元。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城市更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雪松:城市更新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高标准编制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地区控规评估及优化规划,明确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补、提、强”工作清单,形成“12个组团中心、65个社区中心”更新节点,对推动城改腾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重大项目快速落地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高质量完成三、四期城中村改造土地规划情况评估测算及安置区选址工作,为城中村改造和安置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规划和技术保障。
城市更新交通先行,高质量编制中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实现空间用地、枢纽布局、交通需求3个维度高效匹配,规划“五横四纵两连”轴向延伸的棋盘型、开放式快速路系统,高效衔接城区内外交通,旨在构建“安全韧性、畅达高效、绿色指挥、品质活力”的道路网络。
规范和引领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从“一米高度看保定”儿童视角,聚焦“在哪建、建什么、怎么建”核心问题,在全国率先编制《儿童友好公共空间规划指引》,对项目实施全流程监管、多环节把控,确保项目配套的儿童设施建设到位,构建具有保定特色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建设管理体系。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全国妇联的充分肯定。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进湖长制、林长制。请问保定市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张雪松:2022年,保定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完善四级林长体系,全市1.85万名林长实现责任区域划分,按域巡山护林。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年完成营造林38.29万亩,易县被列为国家三北工程“十四五”科学绿化试点县,是全省唯一试点县。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和乡村创建活动,其中,保定市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0个县(市)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33个村获“国家级森林乡村”称号,147个村获“省级森林乡村称号”,让“创森”带来的生态红利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治水必须治山,治山优先治矿。2022年以来,保定市加快推进矿山修复,争取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落地保定,有效利用中央资金、配套资金、社会资本等多渠道资金作用,推进剩余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得到有效治理,为白洋淀水源安全提供保障。
2023年,保定市把“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作为年度工作总抓手,坚决落实省委对保定提出的“五个走在前列”“两个新样板”要求,为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7+5+N”系列场景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要素保障和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