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杨铁光|生活美学的灵魂书写——读苏沧桑《纸上》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杨铁光时间:2023-03-30 09:19

我是带着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来阅读的。书拿在手里,翻开第一页,就被一段段、一行行带着露珠的文字吸引住了,如同打开了一扇精巧别致的窗,扑面而来的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新天地、新惊喜和新气象。

《纸上》这本书以记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调,描绘了一组生活在社会文化旷野的普通民众群像,叙说了一个个发生在中国南方的非遗故事,展示了一个个平凡人物而又与众不同的命运图卷,呈现了一个独特视角下多元多维的文化世界。全书收入了《春蚕记》《纸上》《与茶》《牧蜂图》《冬酿》《船娘》《跟着戏班去流浪》7篇散文。这些散文以前在《人民文学》《十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影响广泛,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作者苏沧桑不仅是一个非常有文学才华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个内心聪慧丰富的作家。以前关注过她的散文,读过《一个人的天堂》《所有的安如磐石》《等一碗乡愁》等作品,她那温切、轻盈、细腻、纯净的文字,她那匠心独运、自成一格、有着独特魅力的艺术个性,她以江南女性作家独有的敏锐表达日常生活里的美善与情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次阅读《纸上》给我的感觉更是明显不同。全书文笔流畅,情感质朴,内涵丰富,真切感人,写出了特定人群真实日常里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和精神向往,写出了中华民族的山水之美、风物之美、传统之美、劳动之美、人民之美。同时写出了生命的深情,也写出了“深情”里的真诚、善良和人间大爱,这爱是对江南地区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照与探寻。

《纸上》是作家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之作,是苏沧桑带给中国文坛重要的可喜收获,无论记人叙事还是状物写景,都是真实的记录,都是生活的在场,都是全新的发现,都是作者感同身受的所见所闻,每一篇作品都有鲜活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鲜为人知的,都是非常独特的。这些珍贵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这些鲜见的故事都是有声有色的,非常吸引人,文采斐然,诗意闪烁,扎实生动,画面感十足,既充满了烟火气又透出生命的美感和重量。

《纸上》里的7篇散文分别写了桑蚕丝绸、传统造纸、草台戏班、茶农生活、养蜂人家、古法陈酿、西湖船娘等7个艺人和匠人的7种不同生活。这些身怀绝技的人物跃然纸上,其生存状态、生活场景、冷暖苦乐、情感关联及生命历程鲜活可感,真实可信,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生活况味。

散文集《纸上》里的作品承载了作家的主体情怀和特有的审美追求,是作家利用前后3年多时间,克服诸多困难,零距离采访,亲身体验、观察、思考并用灵魂写出来的。一道道笔墨浸染着大地的味道,一行行文字隐含着血脉的流淌。可以说,《纸上》是从生活中来到灵魂里去的一本书,是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一本书,是带着作者生命体温和呼吸的一本书,也是沾着泥土、冒着热气的一本书。

这本书最鲜明的特点是,取材独特,构思精巧,手法新颖,气象飞扬,是纯粹的散文语言,是纯粹的散文味,有着自己的“色彩”、自己的“气场”,避开了同质化写作。全书多元丰富的审美、从容不迫的节奏、优雅流畅的笔调较以前的风格多了一种智慧、大气、风骨和境界,是当下散文领域创作的一个新的飞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