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梁正时间:2023-03-30 09:19
又是一年芳草绿,清明时节寄哀思。值此缅怀英烈、祭奠逝者、寄托哀思之际,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培育“安全、文明、绿色、节俭”的殡葬新风,共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保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保定市民政局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倡议:“平安清明 文明祭扫”。(3月25日《保定晚报》)
清明节将至,市民们已陆续安排起扫墓祭祖活动。祭祖习俗由来已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任何一项习俗的传承都应顺应历史的发展,与时俱进。
祭祖习俗同样如此,传承至今已经过无数次改进。比如祭祖时烧纸钱,这一习俗可谓源远流长,是祭祖时所有仪式中的重要一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习俗已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既浪费钱财又污染环境,由此引发的火灾时有发生。
实际上,很多祭祖习俗都是些外在形式而已,慎终追远应重在内容的传承。如对祖先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追忆,对祖辈爱国爱家、助人为乐、广结善缘等优良家风的传承,这些实质性的内容才是当今时代人们祭祖时的重要内容。若论外在形式,在逝者墓前献上一束鲜花、倒上几盏清茶、敬上几盅小酒、栽上几棵松柏,深深鞠躬,用这种清洁、文明的祭扫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才是对他们更好的纪念。
文化的传承是上辈人将文化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给下辈人,文化的传承应从小抓起,可利用踏青扫墓之机,开个小型的家庭追思会,追忆先祖的功绩,传承优良的家风。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晨会课、班队活动等时间,向孩子们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讲述有关清明节的故事及祭祖习俗的传承与发扬,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文明祭扫的观念,让文明之风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