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3-04-05 09:26
□保定日报记者 李 岩
她,是老百姓心中的“自家人”,是同事眼中的“驻村”书记。她用一名女干部的细心、耐心和爱心,用果敢泼辣的作风、忘我投入的敬业精神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赢得了同事们的支持和尊重。她就是易县安格庄乡党委书记牛海青,被评为河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乡镇与群众距离最近,是能最先了解群众需求的地方,一名基层干部自身价值的体现,就是在这个平台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正是因为这一份质朴情怀,牛海青在工作中,带头干、带领干、带情干,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真情为百姓纾难解困,群众感温暖
来自农村,回归农村。牛海青对农村感情深厚,工作中有力度,更有温度。
从担任乡长再到乡党委书记,除了开会和批阅文件,牛海青很少待在办公室,12个村、2个景区的多个项目现场、4000多农户中间总能看到她奔波的身影。她的车上一直带着行李和日常生活用品,经常吃住在村。牛海青让自己真正融入到老百姓当中,及时掌握真实情况,了解村情民意,明晰工作方向和思路。
在田岗知行村项目建设推动过程中,牛海青在村里一住就是半个多月,白天在田间地头盯进度,晚上走家串户做工作,讲政策、讲道理,帮助群众解决遗留问题和邻里纠纷。她为身患疾病的村民催要到多年欠款5000元,为丧父少年解决了土地纠纷……尊重每一位村民,妥善解决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确保了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建设完成,打造了易县乡村振兴的第一个亮点,为乡村振兴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围绕百姓利益布局,群众得实惠
安格庄乡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恋乡太行水镇和易水湖两大景区在全域旅游中既是游客的必到之地,也是全域游览的必经之地。“重点围绕‘两区两带’即易水湖、太行水镇两大景区和龙西路、环湖路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易县经济隆起带。”牛海青让各村干部群众看到了安格庄发展的希望。
该乡依托两大景区,在农旅结合、资源整合上做文章,在提升基础、优化环境上下功夫,在民企融合上求突破,带动了易水湖片区旅游业迅速发展,给村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新契机。
为了帮助年龄大、没有经济基础的人实现增收,牛海青因地制宜提出“企业+支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即由各村成立劳动工程服务公司,直接与进驻片区大型企业对接,承担劳务人员输送和技术条件允许的其他零散工程,用公司的收益来供养年龄大,身体弱,不能自己创业和就业的村民。目前,田岗村和金坡村的劳动工程服务公司已经正式与企业对接运营,这种模式不仅使区域经济发展惠及全体老百姓,还确保了工程承揽的阳光操作。
自从到安格庄乡工作以来,牛海青谋划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5个,正在实施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17个。
脱贫树典型全力谋振兴,群众干劲足
牛海青刚到安格庄乡工作时,该乡脱贫攻坚工作多次被县里作为落后典型通报,为了掌握真实情况,落实政策,她逐村走访分析,设计制作《安格乡需自行整修破旧住房统计及工作进度表》《安格庄乡建档立卡户取暖情况摸底表》等十类台账,带领乡村两级干部和工作队每天6时入村,一轮一轮自查,一项一项梳理,一层一层分解,一个一个整改,一户一户紧盯,各类数据逐个分析整理,各类问题逐项交办协调。
她对全乡518户贫困户进行多角度、多切入点走访,每户均走访3次以上。她带头并动员乡村两级干部出钱给30多户建档立卡户购买洁净煤炉,给16户建档立卡户配备暖气片。对走访过程中发现的28户建档立卡户B级破旧住房,多方筹集资金进行整修。由于各项工作扎实细致,安格庄乡党委被评为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牛海青走遍每个村的每条路、每座山和每道沟,每个村发展什么,哪条路需要修,哪一块地能够利用,都装在了她的脑子里。为了激发老百姓的内发动力,她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各村清理村内卫生,栽植路边花草,有效带动了村民义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营造了人人想振兴,人人促振兴的氛围。
从脱贫攻坚后进乡到全省先进集体,从一次次深入走访调研到一个个阻碍发展的难题被破解,从大力攻坚到项目落地走红……牛海青坚信“只要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没有攻克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