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4-13 08:38
“红色票证具有光荣历史,它记载着岁月沦桑和巨变,是一段历史见证。刘文光老人编著出版的两本关于票证的书籍,非常珍贵,很有价值,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4月9日,收藏爱好者苏少华拿着刘文光老人出版的《新中国票证解读》和《晋察冀边区红色票证解读》两本书对记者说。
票证被称为历史生活的活化石。刘文光今年已经90岁了,50多年来,他痴迷票证收藏,一张张粮票、布票、油票等,方寸之间清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新中国票证解读》封面。
在刘文光家中,记者看到,他多年收藏的各类藏品摆放得满满当当。粮票、肉票、布票、购物券等种类繁多,有许多票证十分珍贵。一谈起自己的藏品,刘老就打开了话匣子,他是《河北日报》原驻保记者站站长,因为爱好,从70年代就开始做收藏,涉及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但让他最视若珍宝的,还是这些曾经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小票证,尤其是红色票证。
刘文光1993年从单位退休,自此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票证收藏中,足迹踏遍全国,有时为了寻找一些票证要在北京住上几天。多年来,他共收藏各类红色票证3万多张,分门别类整理出30多个专题。刘老说,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对青年一代来说已很陌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收藏,为大家提供一个回顾历史、了解过往的窗口,让更多人通过这些票证,感受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生活上的巨大变化。
今年,刘文光老人把自己出版的书籍分别捐赠给市委资料室、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公室、市图书馆等单位,以方便广大市民阅读。“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和领导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在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我编写红色票证书籍的目的,是想通过解读晋察冀边区票证故事的方式,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问起收藏并出版红色票证书籍初衷时,刘老动情地说。
《晋察冀边区红色票证解读》封面。
翻开刘文光出版的《新中国票证解读》《晋察冀边区红色票证解读》两本书籍,记者看到,各种红色票证分类明确,红色书刊及党建史料、农民用过的契证、军政民用过的票证、为“抗战建国”筹集经费的票证等,既有收藏的图片,也有详细的文字介绍。
收藏红色票证是刘文光最大的爱好,他表示在有生之年还会一直收藏下去,希望这些小小票证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让老百姓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