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4-20 07:57
□保定晚报记者 赵琳 刘羽轩
“保定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文学底蕴深厚的土壤,《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旗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作家,‘荷花淀派’对我的新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月19日下午,刚刚从雄安赶到保定的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一见面就和记者攀谈起来。
历时六年创作,今年2月关仁山新作长篇小说《白洋淀上》正式出版。关仁山从一个家庭入手,切开时代变迁的风云,用117万字讲述白洋淀王家寨王永泰老汉和家人朋友以不同方式投入雄安新区建设的故事,用大格局、大视野、大气象史诗性的文字呈现出百年白洋淀的风貌变化,也艺术再现了白洋淀人的精神裂变和灵魂新生。全书文字清新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很有“荷花淀派”的风骨。
从1984年开始创作,关仁山长期专注于乡村题材。他曾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要永生永世为农民写作。”从他的“中国农民命运三部曲”《天高地厚》《麦河》《日头》到《白洋淀上》,他四十年如一日践行自己的理想,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用笔墨渲染现当代农业的发展,描绘新时代的农村新画卷。
白洋淀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着关仁山,他深知这是保定人独有的燕赵气质,而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保定这块丰厚的文学土壤。作为新时代以白洋淀为故事发生地的创作,关仁山告诉记者,“荷花淀派”的文学精神和创作风格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洋淀上》也正是向孙犁大师致敬的作品。
青年时期的孙犁曾在白洋淀边的同口小学任教。在那里,关仁山沿着大师的足迹,一头扎进白洋淀,走进当地百姓的生活,用饱蘸感情的笔墨,谱写时代脉搏的最强音。“我过去的语言风格并非如此,正是学习了孙犁大师笔下的白洋淀,文字中带有水气、灵气和志气。用小人物、小切口反映时代大背景,对人物心理刻画得准确细腻,字里行间流露着美的情感,这是当今作家要向前辈学习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无一不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体现。
去年以来,关仁山与保定的联系更加紧密,因为他又多了一重身份,《莲池周刊·文学读本》顾问,对刊物的成长寄予厚望。“刊物既要守住文学品质,同时也要为社会提供温暖的文学力量。”他认为,提升文化软实力,重塑“保定作家群”辉煌,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需要以文学刊物为阵地,“莲池文学”正发挥着这样的凝聚作用。
以文学的视角关注保定发展,关仁山多次深入阜平采访,2020年出版了讲述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太行沃土》。此后,他又陆续走访了唐县、曲阳等保定多地,并深刻感受到,保定这片热土还有许多火热的故事值得挖掘创作。“比如一亩泉文化、保定城市更新,如何用文学记录,是值得保定作家思考的问题。可以从人的变化中反映时代的声音,完成作家独有的生命体验,写出作家独有的人生感悟。”
“每一代作家都有自己的使命,作家要主动适应时代,主动深入生活的细部,再跳出生活,用心感悟思考,客观地把握生活的本质。”关仁山建议,广大保定作家多多抒写新时代,“文学如果远离今天的时代,远离人民的生活,读者就会远离你。文学要真正拥抱人民,对人民的精神困惑进行点拨,给摔倒的人以扶助,为冷漠的心注入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