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收藏>

铜墨盒上品书香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4-22 08:22

陈半丁《蕉阴读书图》刻铜墨盒。

□胡萍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我国是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古代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感人求学故事,现代有纸质图书上、电子图书、网上听书等可供人阅读,每年的世界读书日,一些学校、图书馆还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倡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写道:“闭门即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由此可见,他是深得读书之味的。好读书的人,会利用一切时间,不择条件,不论晨昏,随时随地展卷阅读。当然,如果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良好的天气,那读书的效果会更好。

我收藏了一件民国刻铜墨盒(如图),盒盖上錾刻的是一女子坐在蕉阴下捧卷阅读的恬淡画面。这件刻铜墨盒为椭圆形,长7.8厘米,宽5.7厘米,厚2.8厘米,材质为白铜镀银,铜质精良。画面居中位置,一身材纤弱的年轻女子,头梳双髻,衣着朴素,眉清目秀,端坐在庭院当中。只见她右手捧着展开的书卷,眼睛盯着文字,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着。她的周围有依地形而建的院墙,有浑厚的石头和随风摇曳的青草,在她身后,一株茂盛的的芭蕉树伸出巨臂般的树叶,为她遮挡着烈日,带来一片阴凉。芭蕉树身形高大,叶片呈长椭圆形,颜色鲜绿,有着丰腴之姿和出尘之韵,是古代文人墨客们很喜欢的一种植物,与竹、荷花并称“传统文化的三大雅”。他们常常借芭蕉来抒发哀怨愁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唐代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流露出对前程的迷茫和无奈;宋代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蕴含着浓浓的音韵之美,无数次被人引用,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刻铜墨盒是古代文人储存墨汁的用具,虽不属于文房四宝,但也是古时读书人的必备之物。这件刻铜墨盒刻工娴熟,线条流畅,层次丰富,画面清新自然,布局疏密有致,包浆深厚。画面左上方有分两行竖刻的楷体“半丁”“刻”字。半丁即陈半丁(1876-1970年),中国画家,兼及书法、篆刻。他的画以写意花卉最知名,其书法、篆刻也是匠心独运,功力深厚。揭开盖,里面有使用过的墨迹;合上盖,观其画面,舒展的芭蕉叶和认真读书的女子互相映衬,让人感到读书是件十分美好的事。

现如今,刻铜墨盒虽然失去了用途,但仍可以作为藏品收藏,摆在案头,它会默默提醒我:多读书,不负春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