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刘小兵时间:2023-05-08 09:02
《晴耕雨读,得闲饮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是季羡林、汪曾祺、老舍等8位文学大家的经典散文择录。书中,大师与我们谈饮茶、道美食、说养花、论读书,意味隽永地书写着人生的从容与自在。
全书共分六章,将大师们的心灵追求、故园之恋及人生襟怀,用饱蘸深情的文字悉心表达出来。我们从中既能学习到巨匠们著章为文的方法与技巧,还能从其率真的行文中感受他们炽热的赤子之心。汪曾祺在其名篇《泡茶馆》里通过对昆明大小茶馆的细致描摹,勾勒了一幅社会各阶层群体嗜茶爱茶的暖心画卷。全文以青年汪曾祺的亲历切入,悉心讲述了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所见联大学子、城市市民、贩夫走卒等在春城品茶时的情景。那些极富创意的学子们,不仅把坐在茶馆里品茶形象地称之为泡茶馆,更有甚者,还把洗漱用品直接放到茶馆里,每天清晨起来之后便直奔茶馆,稍事洗漱过后,第一件事就是啜茶。而对喜爱戏剧的市民来说,昆明的茶馆同样厚待着他们,只要他们有兴趣登门,多数情况下都能如愿在茶室里悠然欣赏到唱围鼓等地方戏。至于走南闯北的远方茶友,不仅能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茶肆里喝到心仪的茶,还能有滋有味地品尝到月饼、桃酥等糕点,从普罗大众丰富多彩的品茶选项里足见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喝茶的钟爱。汪曾祺用其言简义丰的笔力,以茶馆为镜,真切道出了人们对恬淡生活的殷殷向往。
人生不只有忙碌奔波,也应有闲情逸致,一张一弛,舒缓自如,方能体会到恬淡生活的真滋味。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经典散文《养花》中就表达了这样的旨趣。文中,老舍将自己从种花到护花再到爱花的全过程,如拉家常般一路娓娓道来。他在开篇中就亮明心迹:“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老舍说,他虽然养了许多花,但没有奇花异卉,只养了些好种易活的花草。通过养花,作家的身心得到了愉悦,借着搬盆植草,侍弄花木,他的体质也得到了增强。
恬淡的生活也离不开书香的滋养。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在其文化散文《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中,则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谈起,认为人类一代胜过一代,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文明进步,靠的就是读书。他说,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无外乎两种,一是实践,二是读书,其中读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借着读书,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相应地,人类的智慧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人类的文明成果更是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读书教育活动得到固化和提升。
在艺术大师丰子恺看来,真正的恬淡生活是求得内心的坦然与充实。他在《山水间的生活》一文里就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精辟论述了在都市与山水间生活的优与劣,表达了“人生随处皆不满,欲图解脱,唯于艺术中求之”的生命态度。他认为,事物都有阴暗两方面,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诚然,在山水间生活能带给人们清静的环境,但它又会因为远离繁华都市,多少会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些许不便,因而无形中也会增加一份寂寞之感。而要求得内心的那份宁静与洒脱,作家意味深长地告诫我们说:“爱一物,是兼爱它的阴暗两方面。”这种通透的认识把世间有关得与失、取与舍的辩证关系阐释得分外透彻,也让我们对恬淡的生活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
《晴耕雨读,得闲饮茶》书写着俗世烟火里的温暖和恬静,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纷繁的大千世界里寻觅到恬淡生活的真趣,于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中见花开花落,观云卷云舒,潇洒自在地活出一个真性情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