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5-20 08:46
□刘文光
大约在1998年前后,我在涿县(今涿州市)境内公路西侧面一个地摊上看到一张地契,上面贴有“镇威三四军团部政务处印花税票”一张。因当时它不是我的收藏项目,故未购进。近年来想到,这件事情说明“镇威”印花确实是我们保定流通使用过的印花税票之一。为了揭开它的面纱,我断断续续地对它进行了查寻和考证。
在张作霖一些传记中显示:北洋军阀时期,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进行了两次直奉战争。1922年4月28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双方在马厂、固安、长辛店激战,战争结果是直系胜奉系败。1924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把他所统领的奉军称为“镇威军”,总兵力15万人,分路向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战争结果是奉军胜直军败,北京政府开始了张作霖时代。我认为,这里所说的“镇威军”就是税票名称中“镇威”二字的来源。
在张学良的一篇回忆录中也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奉双方都在山海关正面战场投入重兵,战斗极为惨烈。奉军只有3.5万人,直军兵力比它多两倍,但奉军打败了直军。奉军“夺获步枪四万余支,炮一百多门,俘虏三万余人”。张学良说:“第二次直奉战起,我被任为第三方面军的军团长,担任进攻山海关之任务。吴登选被任为第四方面军的军团长,为指挥方便,合组三四方面联合军团。苦战月余,最后大获全胜。”我认为,张学良所说“合组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就是税票名称中“三四军团”的来源。
在《中国印花税票总目录》中承载着“镇威”票的三个信息。一是印制时间。就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的1926年。二是印花票种。有1分(褐)、2分(绿)、1角(红)、5角(紫)、1元(蓝)等五种,石印,无齿,票幅为28×21mm。三是印花定位。《中国印花税票总目录》一书把这套印花税票定位为“中华民国地方印花税票”中的直隶省(河北省前身)税票。保定曾为直隶省会,在直奉战争中也曾是直军的大本营。
“镇威军”既然是军队怎么能印发印花税票呢?这是那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中国中央政府第一套印花即“长城图”印花税票于1913年出台以后,由于各种军政组织把它看成摇钱树,所以很快就将它变成了掠夺民脂民膏的工具。那时,中央政府印售印花税票,谋取利益的最大化,各省、区政府利用仿制、自制印花税票搜刮民财以自肥,有些军事组织和军事政权也用印发印花税票“补充军费”。在民间以印花抵押贷款,以印花抵发欠薪,以印花购买商品,把印花税票膨胀为货币。在此背景下,“镇威军”发行印花税票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