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收藏>

西汉四山纹铜镜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5-20 08:46

西汉四山纹铜镜。

□李笙清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美人梳头歌》中的诗句,道出了古代美女以铜镜照面梳妆的情景。在玻璃镜出现并普及之前,古人以打磨光滑的青铜为镜照面,各个时期的青铜镜铸造工艺各具特色,其镜背的纹饰亦丰富多彩,自春秋绵延至秦汉的山字镜就是其中的一株瑰丽的奇葩。

武汉博物馆收藏了一枚西汉四山纹铜镜,直径17厘米,1997年出土于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新洲技校汉墓。该铜镜为圆形,窄平素卷缘。方形钮座,三弦覆瓦式钮,钮有穿孔,可穿系绳索、丝带,以供系带悬挂固定或手持之用。镜背上的纹饰区间,纹饰由地纹和主纹组合而成。地纹为羽状纹,上施草叶纹,主题纹饰为4个山字纹,中间高两边低,两边的短竖顶端均向内勾,呈尖角状,山字的底、两侧及尖角均用勾勒线勾边。钮座为正方形,四角各伸出一片桃形叶子,叶片中脊与周缘微微隆起,叶片外饰一周短斜线绳纹。

早在春秋晚期山字纹青铜镜就已出现,是战国时期最流行的镜类,也是楚式镜中的主要种类,占当时铜镜总数的80%。该镜在羽状地纹上施草叶纹和四山纹,融楚式镜风格和汉式镜风格为一体,体现了当时铸镜技术的交流已十分广泛。

汉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强盛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铁器的广泛应用,金属铸造工艺亦不断进步。铜镜是汉代铜铸造品种最多的产品,西汉前期是战国镜与汉镜处于交替的时期,山字镜依然流行,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很大发展。

这枚四山纹铜镜虽局部有锈蚀,但镜体形制完整,纹饰古朴典雅,布局严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线条婉柔秀美,整个纹饰华丽繁缛而又规整精细,内容丰富。山字体粗壮端正,劲健有力,略带倾斜的左旋设计充满了灵动之趣,使画面显得活力十足,富有生机。羽状纹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象征天界、天空,山字纹的寓意说法众多,既写实又充满寓意。驹井和爱在《中国古镜的研究》一书中提到,山在中国古代往往与不动、安静、养物等观念组合在一起,因此在铜镜上使用大的山图形表示山字,如同福、寿、喜等字一样,含有强烈的吉祥意味。

山字镜在汉代后期逐渐消失。这枚西汉铜镜为西汉早期制作,铸造工艺复杂,雕刻技法精妙,纹饰凹凸有致,富有立体感,既延续了战国四山镜的纹饰风格而又有所创新,展现了这一时期冶炼技术及制镜工艺的精湛水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