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中国节> 网络中国年·端午>

煮粽子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6-17 08:35


□顾俊文

煮粽子在很多地方实在稀松平常得很,包好粽子放到锅里煮即可,这有什么可写的?然而在我老家阜平,煮粽子却是件很值得说道的事情。

“架大锅煮粽子”是端午期间常挂在家乡人嘴边的口语。这里所说的大锅一般指九号大锅,乡下称九印锅,放满一锅粽子约有五六十斤重。老家人包的粽子个头特别大,每个大约一斤左右,呈四角形,非常考验家庭主妇的厨艺水平,个头越大越难包。相传过去小伙子想找个会做饭的媳妇,只看她会不会包大粽子即可,能包大粽子干别的肯定没问题。

能不能吃到鲜美可口的粽子,就看怎么煮了。老家包粽子用的是黏米,俗称黄米,这个东西比较难熟,粽子里面又掺杂了豆类,加上个头大,所以要在五月初四午饭后开火煮。煮粽子的柴禾也有讲究,茅草之类不行,要用木质的,火焰硬,能使粽子早熟。柴禾一直烧到吃晚饭时才能停火,但这个时候还不能吃,要在锅里焖一晚上,等到第二天早上也就是真正的端午节这天才能开锅吃。

印象最深的一次煮粽子是我刚记事时,那时候村里刚成立了公共食堂。过端午节时,人们在村街中心建了一个超大的灶台,有6个灶口,安放了8口九印锅。10多个青壮年背来上千斤粗木棒,生产队长一声令下:点火!6个灶口一同响起噼里啪啦的烧火声。一个小时后,8口大锅同时冒起白腾腾的水蒸气,就像开过来一辆蒸汽机火车。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观看,那个场面太热闹太壮观了。已经过去60多年了,至今想起来我还兴奋不已。

天黑了,灶口熄火了。为了防止有人偷粽子吃,村里派了4个人夜里值班看护粽子。现在人们觉得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不就个粽子嘛,吃几个怕什么。但在当年这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情,那时候人们都在挨饿,为了吃饱肚子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不防着点还真不行。

防着防着还是出了问题。端午节早晨,生产队长给村民们分配粽子时发现少了一些。值夜班的人首先被怀疑,一个个被叫到村部问话。这几个人倒也不隐瞒,说粽子就是我们吃了。生产队长很生气,让你们看护粽子就是防止被人偷吃,你们却监守自盗,太不像话了,说出去你们怎么见人?

我一个远门族叔也参加了值夜班。他理直气壮地对生产队长说,怎么不能见人?你们在家里睡大觉,让我们在街里值夜班,又不给任何报酬。到了后半夜肚子饿得够呛,难道不能吃个粽子吗?就当给了我们一点报酬不行吗?

生产队长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就没再追究。到了五月初六,我正在街上玩耍,忽然听见族叔喊我。我进屋后,他拿出一个粽子给我吃。我问他哪里来的粽子,他说值夜班时每人拿了两个粽子,但他只吃了一个,他知道我最爱吃粽子就给我留了一个。他有个和我年岁相仿的儿子,没有给他儿子粽子却给了我。

我记着族叔的好处,参加工作后每次回老家探亲总要去看看他。现在老家人煮粽子改用高压锅烧煤气,倒是软得快了,却没有了记忆中的“粽子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