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作者:乌梦达时间:2023-07-28 08:32
暑假里“神兽”回归,不少家长越来越依赖拿手机来哄孩子。
孩子哭闹,家长拿出手机给他们放小视频;聚会孩子无聊,拿出手机让他们打游戏;加班没空陪孩子,拿出手机让他们看直播……明知孩子沉迷手机不好,但就是离不开这“哄娃神器”,成为很多家长的无奈心声和现实选择。
手机、平板中的动画片、小视频、游戏深深吸引着孩子,能让他们安静,看似也让家长轻松不少,但如果不能正确使用,打开的可能就是“潘多拉魔盒”。
其实不少家长知道,孩子沉迷手机并不好,但经常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在眼皮底下玩手机,家长就能控制。但在看不到的隐秘角落,沉迷手机的长期影响,可能比家长想的更复杂。
沉迷手机,容易形成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孩子用手指和眼睛的活动代替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过早且过度沉迷网络也会影响孩子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不少老师表示,过度沉浸在游戏、短视频的感官刺激中,青少年深度阅读能力会下降,并且很多直播、短视频中存在过度“玩梗”的现象,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老六”“完了,芭比Q”等网梗、饭圈语言从孩子们嘴里脱口而出,让老师不由得吐槽:“有些孩子连最基础的字都不会写,满脑子还想着‘网梗’”。
“孩子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游戏充了钱。”“我是他爷爷,他父母不在身边,我管不了他。”“孩子上网课需要手机,我不知道他拿手机看直播还打赏”……当先天熟悉互联网的“网络原住民”儿童遇上了不熟悉网络的家长,一些风险和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案例都提醒家长思考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家庭是防沉迷的最后一条防线,家长要担起监护人责任,做好陪伴与疏导,在行动上多做孩子的榜样。
毕竟,防止孩子沉迷网络,爱和陪伴是最好的解药。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