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7-29 09:44
保定晚报讯(通讯员柴汝新 夏佳琪)近日,古莲花池的“唐易州刺史田琬德政碑”“大元敕赐故顺天路达鲁花赤河西老索神道碑铭”“明西夏文陀罗尼经幢”(2通)共计4通碑刻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唐易州刺史田琬德政碑位于水东楼南,碑高238厘米,宽120厘米,厚36厘米,刻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集贤院学士徐安贞撰文,逸士苏灵芝书丹并篆额,太原王希贞刻石。碑额篆书“大唐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碑文字体为行书,29行,每行60字。碑文简介田琬的家世与履历记述他莅任后实行“宽明”的政策使易州百姓财用阜足,心存忠爱,赞扬他经常巡视桑野,以德化民,使城乡“莫不竞者让,暴者仁,毅者温,懦者立”,因此百姓立碑为他存“令名”。徐安贞(671—743年),初名楚璧。龙丘(后改为龙游,1960年并入衢县、金华县,属浙江省)人,神龙二年进士。玄宗时为起居舍人,诏书多出其手,官至中书侍郎。苏灵芝,唐开元、天宝年间武功(今属陕西)人,官承奉郎、守经略军曹参军,以行书擅名,被欧阳修褒为“写碑手”。
大元敕赐故顺天路达鲁花赤河西老索神道碑铭位于宸翰院东廊内,碑高354厘米,宽87厘米,厚74厘米,刻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碑文记载老索家族四代人从蒙古汗国至元末顺帝100多年间的事迹,广泛涉及元朝的历史事件。欧阳玄奉敕撰文,苏天爵奉敕书丹,张起岩篆额。欧阳玄善词章,通理学,修宋辽金三史都担任主要编纂工作。苏天爵是元代书法家,为文长于序事,为官清廉。张起岩博学有文才,善篆隶,修宋辽金三史都担任主要编纂工作。
明西夏文陀罗尼经幢位于宸翰院东廊内,一高一低共两座,均有盖顶、幢身、基座三部分构成,幢身都是八角柱体。两幢都是稀什寺内西夏僧人的坟幢,均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高者碑高263厘米,每面宽18厘米,共刻1029字,系为纪念圆寂的沙弥巴达那征而建。低者碑高228厘米,每面宽21.5厘米,共刻983字,为纪念圆寂的比丘师而建。此前一般认为,元代至正五年(1345年)建成的居庸关过街塔洞壁西夏文石刻是现存最晚的西夏文资料。保定这一发现将西夏文字使用的下限由元末推迟到明中叶,至少下延了150多年,一度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