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8-03 15:42
□李晓楠
文化大数据、数字藏经洞、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空间、“超写实”虚拟人、数字文创“小水滴”……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数字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新技术应用类文化企业身影频现,不仅展现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机活力,也凸显了文化引领、数字赋能、科技支撑、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利用数字技术,可将传统文化元素数字化、虚拟化、标准化,利于其实现永久保存和世代传承。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手段,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可使传统文化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亦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以数字赋能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机遇无限,亦存在挑战。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其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数字故宫”“数字敦煌”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不过也要看到,数字技术炫酷的表现形式,既让其产生不小的“眼球效应”,也容易过度分散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重心,在对形式的过度追求中削弱传统文化元素该有的魅力与影响力。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字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并善用之,不断趋近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平衡,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
新时代呼唤更多兼具文化韵味和科技品位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我们学会以人文驭技术,让传统文化持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助力铸造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