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任蓉华时间:2023-08-09 08:12
吹面不寒的春风,绚丽多姿的夏花,树下铺陈的秋叶,不期而遇的冬雪……我国先民根据对大自然“细微时刻”的朴素观察,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二十四节气,成为流淌在我们基因里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式浪漫”。知名作家三耳秀才是“中国节气+”概念倡导者,其科普著作《跟着节气小步走》站在少年儿童的视角,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阐述了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变迁和多重意象,呈现出自然节律的奥妙、传统习俗的魅力和文化传承的可贵。
“小燕子”赵小燕、“小胖墩”钱壮壮、“小吃货”孙湉湉、“熊孩子”李大力是书中设置的4个虚拟人物,分别代表春、夏、秋、冬。他们抬起小脚板,循着“时光微步”,每个节气走6小步,每个季节走36小步,接续迈出144小步,共同走过了24个节气。在作者看来,跟着节气“小步”走,认真体会大自然的时序变化,感受中国节气的独特魅力,那么孩子们的步伐在潜移默化里也就越来越“大”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天里的“小燕子”赵小燕朝气蓬勃,似乎对什么都好奇:立春,是人立起来了,还是万物立起来了?惊蛰吃梨,跟谁闹“分离”?三春是什么意思?同时她也是感性的,比如会把“雨水”看作是春姑娘喜极而泣的泪水,把春风吹落的香樟树叶芽比喻为“香樟雨”。风和日暖,万物生长,春天的气息清新而湿润,徐徐展开一幅生机盎然的美好画卷。
夏满芒夏暑相连。“小胖墩”钱壮壮头顶荷叶帽,手持小网兜,在夏天的“池塘”里打捞着一样样东西:立夏的拄蛋(在立夏日吃蛋拄心的寓意)游戏、小满的青麦、芒种的杏儿、夏至的太阳影子、小暑的自制水枪、大暑的荷花……绿肥红瘦的夏天迸发出大地的力量。在爸爸的引导下,钱壮壮还从小满节气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要向大自然学习,凡事不能太满,内敛低调些为妙。
秋处露秋寒霜降。硕果飘香的秋天自然是属于“小吃货”孙湉湉的,板栗开口笑,柿子盈满枝头,这都是她的最爱。不过她在秋天收获的可不只是食物,还有各种文化味特浓的知识,秋分分什么,中秋在秋中?霜降杀百草,是老天爷拿了把刀到处砍杀吗?秋天是属于诗人的,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都让孙湉湉颇有感触。
冬雪雪冬小大寒。“熊孩子”李大力特别好动,哪怕衣服再多再厚,也阻挡不了他的蹦蹦跳跳。寒冷给人们带来麻烦,也带来快乐。“妈妈,你想不想吃‘大棒冰’?”不等妈妈反应过来,他就把冰凉的小手伸进了妈妈的脖子里,然后抽出来,笑着转身跑了。其实,除了调皮,李大力在冬天还懂得了感恩,学会了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跟着大人祭灶王、贴春联。
《跟着节气小步走》区别于其他童书,别开生面地把音乐、绘画、书法、文字、物候三字经、滑梯歌、节气树、节气灯谜等融为一体,寓教于乐,自成一体,让这本童书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载体,更成为一本地地道道的中国节气主题的童书,充满了童心童趣,其叙述的语调充满了中国风、中国味,读起来特别赏心悦目,格外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