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3-08-15 09:32
保定日报讯(记者姚琳 张岩 魏岳奇)8月13日,涿州市刁窝镇小柳村村口,鲜红的党旗随风飘扬。村党支部书记、党员突击队队长李玉城正指挥车辆卸物资,党员突击队队员和村里志愿者在给村民发放矿泉水、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
“从7月31日到现在,有事只要在群里招呼一下,大家就行动起来,党员突击队冲在前、打头阵,志愿者跟上,群众安危比什么都重要。”李玉城说。
小柳村的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1年。党员突击队有队员35人,志愿服务队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有的人是“一肩挑”。他们大都在外地工作生活,灾情发生后,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来救援。“31号那天,我们党员突击队带领志愿者分三组,一组安排人员转移,一组大坝巡逻,一组分散在重要积水点位。”李玉城说。
“90后”李金力,在北京做冷链物流生意。7月30日,看到群里信息让回村抗洪,他卸完货连夜赶回小柳村,参与到抗洪抢险队伍中。“家里受了灾,我们青年人必须顶上。”李金力说,他带着两辆大货车帮忙转移村民、运送物资。
8月1日凌晨5点,“80后”党员突击队队员刘嘉旭也加入到救援队伍中。小柳村的铁皮船放置在村里地势最低的区域,当时水深已达3米。“必须把船拉出来救人!”没有丝毫犹豫,刘嘉旭一头“扎”进湍急的水流,向铁皮船的方向游去。水流又急又猛。转移村民时,一艘船只能承载3人,为了能多救1个人,刘嘉旭跳下船,一边游泳一边拉船向外走。
35岁的党员突击队队员李德岩,平时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销售。7月31日他刚好回村,听说要护堤,二话没说上了大坝。“我今年刚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村里需要我,我义不容辞。”
临近中午,44岁的彭娜招呼村民去临时就餐点吃饭。“这是他们家的饭馆,开张不到两个月,就遭遇了洪水。”李玉城说,现在被村里征做临时就餐点,他们两口子带着7名志愿者每天给村民做饭。
“大姨,您家我看了,现在还不能住人,您先在安置点住着。”……李玉城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在小柳村村委会大院内的公告栏上,贴着抗洪救灾工作组联系人名单。李玉城介绍,市、县、乡(镇)包联干部的联系电话都在上面,确保村民有事找得到人。“大伙儿都想早点回来,在外面飘着不是家。”李玉城说,灾后重建不能等也不能靠,有党和政府的帮助,还需要我们自己用双手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