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8-28 08:42
□保定晚报记者 邸志永 张洁
7月29日至8月2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保定遭遇自1951年以来最强一次强降雨过程。连续的暴雨,造成道路阻断、房屋被淹、农田被毁。
汛情就是命令!“集结号”吹响,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党旗红”工作,建立临时党支部200个、临时党小组215个,组织12.9万名党员、1451支救援队,迅速投入防汛抗洪救灾“战场”,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
党组织筑牢红色堡垒
人水相搏,气壮山河。
灾情发生以来,各级党组织紧急行动,力挽狂澜。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国家各部委紧急驰援,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
市委、市政府靠前指挥,建立市级领导干部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片、党员包户“五级包联”机制,层层压实防汛救灾责任。
洪水肆虐,涿州市建立临时党支部78个,组织救援队486支,接受急难险重任务,“钉”在防汛救灾最前沿。
涞源县王安镇21个村不同程度受灾,当地党委火速集结800余名党员,连续奋战96小时,紧急疏通河道,加固拦河坝,保障非转移区域4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次次向险而行,一场场高效救援,党组织迎难而上、逆“水”出征,在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筑起了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干部勇当顶梁柱
越是面对灾害,越是检验担当。
在此次抗击特大洪水过程中,全市广大基层干部第一时间奔赴抗洪一线,始终战斗在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最前沿。
地处太行深处的易县桥家河乡,此次受灾较为严重。洪水退去,乡里干部带着乡亲们不等不靠,展开灾后自救。
大北庄村道路多处塌陷,为打通与外界的联系,桥家河乡干部万树宝每天徒步往返,十里地的路已数不清走了多少遍,鞋子穿坏了两双。从最初没有路,到一根木桩路,再到简易沙土路,干部群众齐发力,受损道路终于开通。
为打赢防汛抢险救灾这场硬仗,一大批像万树宝一样的基层干部恪尽职守、连续作战,拼尽全力守护百姓安全。
在高碑店,对鳏寡孤独、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特殊受灾群体,党员一对一、点对点、组团式包联。该市筛选出5140户重灾户、特殊群体,统筹安排34名县级领导干部、848名市直机关干部、153名未受灾镇街副科级以上干部精准包联。
随着灾后恢复重建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成了顶梁柱,让党旗在灾后恢复重建的一线高高飘扬。
共产党员成群众主心骨
哪里有汛情,哪里就有冲锋陷阵的逆行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托起希望的勇毅担当。
随着洪水消退,天气转晴,保定受灾地区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展灾后清淤、消杀和重建工作,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心聚力重建家园,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在涿州百尺竿镇,为帮助进水村加快重建进度, 组成373人共产党员突击队,分别进入受灾严重的葱园村和大住驾村,开展志愿服务行动。
烈日下、泥泞中,突击队员们奋力清理垃圾、排除淤泥、疏通门前道路……饿了,吃口面包接着干;渴了,喝瓶水就有了精神;累了,墙根下打个盹儿继续投入战斗。
这样的作风,这样的干劲儿,给被帮扶村带来了动力和信心,葱园村村民高中元在党员带动下,清理完自家淤泥和垃圾后,又将门外小街巷的淤泥清理干净,他说:“人家是来帮忙的,咱作为主家再不积极,叫人家笑话!”
生产生活逐步恢复,灾情统计、补偿救助等工作随之展开。
“家里人都还好吧,房屋和农田受灾情况,我们都会做好登记,请乡亲们放心……”在高碑店市西垡头村,党员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受灾情况,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耐心宣传政策,做好思想引导,不断提振重建信心。
大灾之后防大疫,在定兴县,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连日来穿梭在大街小巷,忙着消杀防疫。放眼全县受灾村庄,上千名党员“志愿红”扑在一线,为灾后重建工作打了一针“强心剂”。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此次“风雨大考”中,我市党员干部与受灾群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干群协力凝聚起战胜风险考验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