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10-12 09:28
□廖卫芳
“研学游”的本质在于让中小学生亲身体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更要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这是“研学游”与其他旅游相比的独特之处,也是“研学游”与课堂教学相比的独到优势。正是因为“研学游”对孩子有诸多好处,才吸引更多家长让孩子参与其中。
“研学游”必须与中小学生所学的课程、中小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紧密结合,体现针对性和实践性。但随着“研学游”热潮的出现,不少乱象也备受家长的诟病,比如项目收费高、体验差等。
如何让“研学游”名副其实呢?笔者以为,“研学游”需要撑起一把“规范伞”。一方面,亟须完善“研学游”的标准。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眼下“研学游”市场监管不到位,从根本上说是缺少标准。因此,要制定“研学游”准入标准、资质标准、产品标准、运行标准、内容标准等,让组织机构有“标”可依,对“标”组织,切忌各家各“标”,无序组织。另一方面,亟须抓紧“研学游”全要素体系建设。“研学游”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又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研学基地、研学线路、研学教师、研学课程、研学安全。只有构成“研学游”完整链条,才能规范“研学游”活动。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一方面要对“研学游”组织机构严把关,把好审核关、资质关、准入关。另一方面要加大惩罚力度,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处罚手段,倒逼其规范组织。
此外,家长一旦遭遇“研学游”名不副实,既要对组织机构理直气壮地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相信,只要为“研学游”撑起一把“规范伞”,通过完善标准,跟进监管,再辅以家长学会维权,就一定能有效遏制“研学游”乱象,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名副其实的“研学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