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赵新|别样乡土情味浓——读范春兰作品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赵新时间:2023-11-09 09:31

认识范春兰是在一次会议上。

那年春天,我回老家阜平小住,去县城赶集时被县文联主席郄佳学发现,非要我给全县的业余作者讲一堂课,讲讲自己的创作体会,谈谈自己的创作经验,就在那次讲座上,我认识了范春兰。

散会以后她很虔诚地问我:“赵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请教您,我也喜欢写文章,但是有的稿件发表不了,这家退了那家退,我该怎么办?”我说:“没关系,这很正常,你就接着写,他退他的,你写你的,但是要听取人家的意见,做到谦虚谨慎,虚心好学,万万不能固执。”

她点了点头说:“您也有这样的经历吗?”我点了点头说:“我也是这样,甚至比你还严重。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再接着写,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终有你成功的日子!”

多少年过去了,经过刻苦的努力,范春兰的名字叫得响亮了,从2018年到现在,仅仅6年时间,她已经先后出版了《时间的河流》《崖壁上的鸽子》《行走在时光的边沿》等厚厚实实的三本书,不但写得好发得多,还成为河北省作家协会的会员,阜平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范春兰的文学创作之路是成功的,是有她自己的创作体会的。

体会之一:热爱生活,书写生活,她的作品因此真实,因此动人。她这三本书的内容全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写的都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让人读着亲切,读着熟悉,就好似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故事,因此让人爱不释手,读了一遍再读一遍,再读一遍。她在《时间的河流》一书中的《山间百草香》中写道:“至今喜欢坐在野草地上,那份感受超过最好的沙发,一直认为草是这世上最多情、最可靠的事物。在春天,在浓夏,在深秋,甚至在深冬,都有过一个人坐在草垫上的经历。这时的草垫就像奶奶的手,轻轻抚摸我的时候,一些病痛就溜走了!这些草呀,在我意念的深处,是生而不灭的。”她把草地上的草、草垫上的草比作奶奶的手,温暖而亲切,恰当而准确。

范春兰很实际,她写的是自己的亲身感受,写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是一知半解的道听途说。

体会之二:搞文学创作是件苦差事,写了不见得能够发表,不写更是发表不了,所以还得写,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现在我们来看看,在《初秋的夕烟》里,范春兰是怎么运笔、怎么描写农村傍晚的炊烟的:“忙过一阵子,天将黑,估量着母亲的晚饭要做熟时,便收拾好农具,走在那一条羊肠小路上。我会按着父亲指引的方向,从村北看到村南,一家不落地看遍,看哪家屋顶烟囱的烟正冲上天空,哪家屋顶烟囱的烟已渐渐地淡了,舞女般地柔和起来,以此来推算,他们的饭菜是不是熟了;还会深吸几口气,试想着母亲掀开锅盖时,扑面而来的香味。”这段话写得多么生活 ,多么真实,多么有味道有色彩,多么让人思念乡下的故里!

体会之三:常回家看看,感受家乡的邻里之情、你来我往。范春兰的婆家在乡下,那里山大沟深,民风淳朴,虽然偏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却也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新人新事层出不穷。范春兰在探家之际很敏感地感受家乡的变化,包括人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经过深思熟虑写成文章。她的作品很注意细节,把细节写好,文章才会更加生动,更加真实。在《山间百草香》一文中,她的细节写得很生动,很精彩:“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许多有血缘关系的哥哥姐姐和我一样,走在乡间小路时,会顺手抽出一茎野草,把白嫩的一端放在嘴里,嚼啊嚼。就因为这个原以为只属于自己的动作,我看着那些哥哥姐姐觉得更亲近了。”事情虽小,真实有趣,因此印象深刻。

我想,范春兰的成功之路只有四个字:多读,多写。古今中外,她读了多少书,读的哪本书,别人不知道;散文随笔,她写了多少篇稿,写的都是啥内容,别人不知道。我曾经问过我的老乡、范春兰的爱人周先生,他说她有空就看书,不看书就写稿,究竟看了多少本书、写了多少篇稿,他也没统计过,反正很多。

《行走在时光的边沿》《崖壁上的鸽子》《时间的河流》,厚厚实实的三本书,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含意深刻,写景状物简练逼真,这是范春兰的成绩,也是我们阜平老乡的骄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