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11-25 10:21
▢马小江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是文化繁荣的历史阶段。中国瓷器发展到宋代(960—1279年),名窑崛起,技艺精湛,流派众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瓷器产量之多、质量之精、技艺之高、风格之美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从此长达3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长命王朝之一。宋朝又是一个偏安一隅的“文治”之邦,这种时代特征不仅反映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而且充分体现在陶瓷器的艺术风格上。唐瓷那种雍容博大的异国情调(或称“胡风”)已经消失,而充溢于宋瓷的却是一种幽柔典雅的文人趣味,这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代表着两个不同时代的精神面貌。
中国人习惯把笔、墨、纸、砚合称为文房四宝。砚滴是文房常备的用具,与文房四宝有关。这件北宋青瓷蟾蜍砚滴收藏于浙江省慈溪市博物馆,长10厘米,高约7厘米,只见一片莲叶形青瓷盘上站着一只昂首张口的蟾蜍,它双目圆睁,背部隆起。它的背部有5条弧涡线和小圆点做装饰,充满韵律感。蟾蜍似乎略向后蹲,好像随时会一跃而起的样子,显得灵动可爱。它的背部有一个小孔,这是古代砚滴的一个特征。顾名思义,砚滴是一种滴水入砚以供磨墨的盛水器。
这件砚滴被做成蟾蜍形状。古代的人们将月亮称为蟾宫,用“蟾宫折桂”这一成语形容考试成功、金榜题名,砚滴隐含蟾宫折桂的美好寓意。这件蟾蜍砚滴釉色鲜亮,是北宋时期越窑传世的名瓷之一,堪称越窑发展巅峰期的代表作。
越窑是中国烧瓷历史上最早的瓷窑之一,是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系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越窑所在地主要在越州(今浙江省宁波慈溪市上林湖)境内,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越窑瓷中的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唐代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形制,因而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北宋越窑青瓷具有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装饰纹样及款式丰富、釉质温润如玉等特征,因而也受到很多文人雅士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