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钱国宏时间:2023-11-27 10:58
著名作家铁凝如此评价汪曾祺:“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是的,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汪曾祺所著《人间滋味》一书时,内心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人间滋味》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经典的美食散文集,内容涵盖五味人间、食肉和饮茶、吃食与文学、四方食事四大方面。书中收录的文章主要叙述对象包括地方风味、家常小菜、民间特色美食等内容。无论是谈萝卜、豆腐、栗子,还是谈韭菜花、手把肉、故乡的元宵,在汪曾祺的描述之下,所有吃过的和没有吃过的食物全部都是美食。这些都是汪曾祺崇尚恬淡自然的精神境界的体现,每篇文章篇幅适中,从容闲淡,文字朴素而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间至性至情的热爱和对往日快乐生活情景的缅怀和深深眷恋之情。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中国的许多菜品,所用原料本不起眼,但经过一番‘讲究’之后,便成了人间至味。”这是汪曾祺在《人间滋味》一书中给读者传递的一则重要信息。在他的笔下,寻常的一日三餐变得诗意起来,不仅“有章有法”,而且富有诸多的情趣。他把很多人忽略、漠视的厨事变成了一种充满生活情调的“平民艺术”,从而使每一种哪怕是最普通的食材,也在舌尖上、餐桌上、厨房里焕发出奇异的风采。
一位作家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罗曼蒂克,总要自己寻一些才有!”汪曾祺就是挖掘这方面的高手,他在《咸菜茨菇汤》一文中这样叙述:“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地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不过是一盘普通的咸菜,读起来也这么有味道。
在《拌菠菜》一文中,他这样写道:“我做的拌菠菜稍为细致。菠菜洗净,去根,在开水锅中焯至八成熟(不可盖锅煮烂),捞出,过凉水,加一点盐,剁成菜泥,挤去菜汁,以手在盘中抟成宝塔状。先碎切香干(北方无香干,可以熏干代),如米粒大,泡好虾米,切姜末、青蒜末。香干末、虾米、姜末、青蒜末,手捏紧,分层堆在菠菜泥上,如宝塔顶。好酱油、香醋、小磨香油及少许味精在小碗中调好。菠菜上桌,将调料轻轻自塔顶淋下。吃时将宝塔推倒,诸料拌匀。”通过这些文字,令读者感觉到:虽是家常小菜,却也“大有千秋”,其制作过程更是具有“仪式感”,这样的挖掘和叙述令他笔下的普通食材“身价陡增”。
在《家常酒菜》一文中,汪曾祺对“下酒菜”给出了如是定位:“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读来确实令人醍醐灌顶。在他的笔下和眼中,我们平时常见的“百姓食材”似乎全部充满了诗意,读来令人赞叹不已。从寻常的物事中挖掘出生活的情趣来,这是汪曾祺的文字极为鲜明的特色。
读汪曾祺的文字,心态会突然变得温和起来,生活也变得多味起来。煎炒烹炸、焖熘熬炖、焯腌拌蒸,明明是最平常普通的日常餐食,他却深得其中的乐趣,并将这种厨事之乐传递给无数的读者。读罢《人间滋味》,我最大的收获是:“味道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有时候不在于菜式的本身,而是在于那时节、那人和那情感。活着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