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雷敬时间:2023-11-30 08:35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知道孙犁是从中学课文名篇《荷花淀》开始的:那清新的笔触、鲜活的人物性格以及白洋淀水乡所特有的风土人情,让从学生时代走过的我们记忆很深。而全面感知这位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的写作生涯与独特人生,则是从苑英科的倾心力作《孙犁传》开始的。
捧读这本54万余字的长篇传记,首先让人感慨,作者关注追随孙犁长达40余年的无限热爱与尊崇跃然纸上,从“投身土改”、深陷“斗争漩涡”到“育德钟声”,从“阜平山水”“太行内外”到“晚华初放”“淡定于心”……作者在深入阅读、研究孙犁作品以及有关的一切现有材料、评论基础上,始终以客观、平实的态度对待孙犁及其创作成就,倾心写出了孙犁从出生至逝世近90年的人生经历,并对其背后的时代背景、心理、社会等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把一个真实、立体、多姿多彩的时代写者完整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对广大读者了解孙犁、阅读其作品以及了解其创作所经历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空间。
苑英科坦言:真诚不虚,是我写这部传记的不懈追求,以真情实感书写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悟是我的始终追求。阅读这本书,是读者穿越孙犁灵魂的精神之旅,是诸多文学爱好者自我发现甚至自我疗愈的温暖之旅。
文字优美和浓郁的诗情画意是孙犁小说的重要艺术特色。诗情来自于对生活中美的开掘和艺术地表现。《荷花淀》中白洋淀的自然风光美和水生嫂心灵手巧的劳动美,《嘱咐》中那“太阳冲开浓雾形成一条红色胡同”的一瞬间,色彩绚丽,极富象征意味,小说情感浓烈,情节淡化,富有散文的抒情美,优美清新。《铁木前传》中透过对友情失落的感叹与渴求人性的复归,呼唤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重现……可以说,孙犁的作品是集散文、小说于一体的文学佳作,可品鉴,可欣赏,更适合文学爱好者作为范文学习。
苑英科深情地写到:孙犁是一个有文学理想的人,他对文学规律极为尊重。孙犁认为文学创作要有赤子之心,要有真情实感,“文章写法,其道则一。心地光明,便有灵感,入情入理,就成艺术”。
苑英科坦言:孙犁是一个活得十分干净的人,他永远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从不媚世媚俗,从不拉帮结派,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他是砚田芸夫,笔耕不辍,但他从不想在这块田地上树什么旗帜,甚至不承认有什么“荷花淀派”。阅读这部饱含深情、史料详实厚重的《孙犁传》,我的眼前依稀闪现出这样的画面:终生节俭、傲然独立的布衣百姓;仗义执言、无所畏惧的时代写手。
在该部人物传记中最令我感慨的是,父爱对青少年时期孙犁的成长以及作家自身依靠文学的“自救”对其文学之路的成熟与成就至关重要。幼年时的孙犁大智若愚,常常被人戏称为“傻子”。但父亲执着的关爱与不懈的精神支持,终于使得彷徨中的孙犁寻觅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与选择,坚定地走上了文学之路。他细腻平和却又敏感冲动,他真诚善良,嫉恶如仇。这些个性特征在他的作品尤其是晚年作品中都得到了彰显,他用文学创作抵御那些消极心理的侵袭,不断超越和升华自己。
作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的苑英科,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了对孙犁及其著作的研究。从关注到敬仰,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积累,倾情记述,“只想描绘他独特而不平凡的人生,让读者从中看到一位作家的兴衰荣辱、领略文坛上的风云变幻”。
此前苑英科已出版有《散兵弦歌:孙犁论稿》《崛然独立:孙犁纷争》等专著,他通读孙犁作品,翻查史料,遍访专家学者……许多“功夫”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作者正是凭借这份执着与辛勤劳作,才使我们有幸完整领略文坛大家的风范,真切感受文学先辈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