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禾刀|每个家庭里都有一根“定海神针”——读伊北《六姊妹》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禾刀时间:2023-12-07 11:45

一个家庭多大的事才算是大事?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相同的是,一旦摊上什么大事,应对有方的家庭一般都有一根“定海神针”。读完伊北的新作《六姊妹》,顿生感慨。作为文坛新秀,伊北先前推出的《熟年》改编成电视剧后曾在央视热播,《小敏家》的电视版曾创下较高的收视率。

在《六姊妹》中,何家从来都不缺大事:从顶梁柱受人欺侮,到子女就业困难,再到个人婚嫁大事,七七八八,不见消停。如果把历史比成一条长河,那么每个家庭的记事就像是汇聚这条长河的涓涓细流。

60多年前,扬州江都何常胜、刘美心夫妇响应国家政策,来到皖北淮河岸边的一座寻常小城。何家的故事与那个时代的重男轻女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夫妇俩一直想生个儿子“争口气”,好不受人欺侮,于是一口气生了何家丽、何家文、何家艺、何家欢、刘小玲、何家喜六个丫头,最终还是没能生出个儿子,而何常胜的“死对头”大老汤家生了三个儿子。

大老汤与何常胜的恩怨据说来自上一辈,到头来也没人能理出个曲直是非。但手上有点小权的大老汤却笃信不疑,只要乐意,他就会随时随地变着法子整何常胜。何常胜越是挨整,就越想生个儿子,似乎有了儿子,他的这种窝囊命运才会逆转。

大老汤与何常胜有过和解,是两人仅有的一次合作——这对“死对头”不想因为儿女结成亲家,于是联手拆散了汤家老大和何家长女的姻缘。

生活就像是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父母亲往往希望儿女长大成人后都能守在身边,但儿女们常常有一颗出走叛逆之心。何家丽执意下乡像是对家庭的一种逃离;何家艺的出走表现得更加明显和极端,她与有10个兄弟的欧阳宝的最初联系显然带着赌气成分;何家欢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她的出走看似因为单相思,实际上也是因为想努力挣脱家庭束缚;刘小玲更不用说了,中间有许多年被迫离家出走,还搭上了几段莫名其妙的婚姻;小女儿何家喜倒是最“粘”母亲,结婚后还搬回了母亲身边,但那只是出于算计,当利益无法兑现时果断出走。出走是常态,也是必然,这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走向,是伦理的必然分支。

有一个人物比较有意思,她就是朱德启的老婆。她的每一次出现几乎都会带来上至国家下至街坊的各种大事,开口便是“不好了,不好了”。她对故事发展的推动意义仅仅在于不断“出题”,这其实也是时代和生活赋予的命题。当这些大大小小的“考题”出现在何家人面前时,每个人的感受就像是一种解题方案。何家原来是何常胜“说了算”,何常胜死后交给了何家丽,再后来经历曲折,眼看家要“散”了,大家又开始敬重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姐。

每个家庭里都有一根“定海神针”,何家的“定海神针”原来是何常胜,后来这根“接力棒”交给了长女何家丽。俗话说长子如父,何家丽是家中长女,无异于长子,特别是在父亲走后,她不得不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以前是父亲在这个家就在,后来是她在这个家便在。

在这个平凡的家庭里,生活似乎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差,他们的成功与惊天动地无关,所谓的大事是柴米油盐里的锅碰碗碗碰锅。生活也许就是这样:绝大多数人的一生注定是平凡的,柴米油盐才是他们的“终身”大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