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李钊|真实是小说的生命——读李清源《窑变》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李钊时间:2023-12-15 09:07

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以其神奇窑变釉色技术著称于世,每一件钧瓷釉色的交融都是举世无双、超然物外的天工造物,世人皆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青年作家李清源最新创作的《窑变》作为以钧瓷文化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以要年纪事的形式展开,以神垕镇翟家五代人对烧制钧窑的痴迷为主线,讲述钧瓷的历史传承和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史和人物命运的变迁。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而真实是小说的生命,如何平衡和调和小说的真实性与艺术性是小说创作者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窑变》的故事发生地为河南禹州神垕镇,作为钧瓷文化的发源地,该镇是承载钧瓷文化记忆的重要空间,一提及钧瓷,所有人的脑海里都会与神垕镇产生关联。曾灿烂一时的钧瓷艺术,销声匿迹数百年后,在清朝末年方才逐步复苏,新中国建立后重现辉煌。小说正是基于这段真实存在的历史,以翟姓家族的变迁史呈现出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以钧瓷烧制的时序变化串联起晚清变革、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新中国建立等重大历史节点,搭建起小说的历史骨架。又基于历史进行合理想象,详尽细腻地描写清末至现代各阶段的政治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生活风尚等历史细节,生动还原与故事背景贴合紧密的真实历史生活场景,让钧瓷历史得以血肉丰满。

《窑变》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这种历史的真实感。著名作家梁鸿说,作者善于“在极小的事件和场景中迂回曲折,如剥洋葱般,逐渐显示出生活内部幽深隐秘的层层褶皱”。作者于钧瓷发展历史的缝隙处用想象、推理、思考来赋予翟姓家族变迁故事的百转千回,呈现出平庸现实和凡俗人生里的生活样貌,实现了小说创作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平衡。

小说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紧紧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人性的真实。作者在《窑变》中深切描写了人物身与心的内在肌理,“在精纯而耐心的叙述中”呈现出人物内在的“成长于混乱与秩序之间的美与力量”,使字里行间充满力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人性如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作者的笔触是锋利的,他将“窑变”作为人世变迁的隐喻,书中翟姓家族五代人,有人为守护名节而死,有人为烧窑技术而痴,有人为追逐名利而狂,也有人为延续传承而拼,每个人走进钧瓷世界里,都需要经历时间与人性的煅烧和淬炼。所幸的是,在历经风雨洗礼和时代沉浮后,翟家的新一代在钧瓷烧制技术钻研和传承中领悟到全新的传承路径和深刻含义。当钧瓷烧制技术从神秘过渡到科学,钧瓷烧制的成功率已做到“窑窑都成”,但在翟华胤看来,“钧瓷是门艺术,艺术离不开技术,但也不能只有技术”“前头没路的时候,回头路也是出路”,技艺精湛的他踏上了返璞归真的“回头路”,让钧瓷传统技艺真正“复活”。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不拘于时的“工匠精神”,更有创新意识,这份精神既是回归,更是升华。

游弋于作者勾画的钧瓷文化世界,于古老和现代的自由转化中,不仅能探见人世间幽微而复杂的真实,更能在从容淡定的叙述里感受到穿越时空的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