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一老一小”系民生 一枝一叶总关情

——关于顺平县实施民政“三大工程”增进民生福祉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作者:时间:2023-12-31 05:50

□市委办公室联合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作出重要部署。保定市委、市政府深化民生领域改革,统筹推进医疗、就业、养老、托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展。狠抓贯彻落实,顺平县委、县政府创新举措,秉持“顺平的老人孩子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的理念,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即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工程、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推进工程、殡葬服务改革工程,以实打实的暖心政策,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今年7月,顺平县民政局获评2022年度全省民政系统“争创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十佳集体荣誉称号。河北省民政厅对顺平县殡葬改革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顺平做法很好,值得全省推广学习。

老有所养

——织密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托起最美夕阳红

顺平县委、县政府根据河北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试点》的通知,结合全县60岁以上老人占比总人口数22.88%的实际,将开展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作为实现“老有所依”的重要抓手,逐步形成了布局完善、功能互补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精品项目引领,加快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以顺平县杨受成慈善基金老年服务中心等重点精品项目为引领,加快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大力建设顺平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对特困供养服务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加强乡镇区域型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积极整合社区公共服务福利设施,建设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注重拓展乡村养老机构服务功能,建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逐步实现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大力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全面推进农村养老“幸福工程”,鼓励相邻或相近的村联合,利用村集体资产和村闲置房屋,建设区域性农村互助幸福院,开展农村“抱团式”养老,确保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

多元建设模式,激发养老服务活力。顺平县创新思路,采取多元建设模式,推动养老服务蓬勃发展。综合性养老服务,在“五院合一”模式基础上,建设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顺平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公建民营”养老服务,率先在全市推行“公建民营”养老运行服务模式,引进专业服务团队,明确责任和监管,秉承康护相辅原则,根据不同老人需求,开展各类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养老工程”,建设顺平县建档立卡特困人员持续照料中心,集中收养建档立卡特困人员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建立起防止返贫兜底保障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顺平县部分乡镇建设以养老为主、医疗为辅、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进一步提升全县医养服务能力和水平。

多方联合发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借助政府力量提升专业技能,顺平县委及相关民政部门积极开展养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引导职业培训机构设置养老服务类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采取委托培训、院校与养老机构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汇聚社会力量保障健康发展,积极对接爱心企业,不断拓宽养老服务项目运营资金来源渠道,有效保障互助幸福院持续健康运营,同时积极发动本县、本村常住居民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志愿服务。

幼有所护

——建立健全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筑起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铜墙铁壁

近年来,顺平县始终聚焦未成年人成长需求,根据全县未成年人占总人口18.9%的实际,全方位多层次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初步形成了县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未保工作格局。

聚焦顶层设计,强力推动重落实。一是将未保工作纳入县国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列入县年度绩效、平安建设考核、文明城市创建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容。二是实现了“四个率先”,即在保定市率先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未保领导小组,率先落实了县未保中心编制,率先挂牌成立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率先在乡镇、村挂牌设点。三是县主要领导带头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有力促进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坚持协调联动,统筹推进聚合力。一是“奋争先”,机构建设启动早,在全市率先实现10个乡镇、237个村、5个社区站点全覆盖,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二是形成“责任环”,部门作用发挥好,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三是突出“公益性”,社会参与度高,发动县内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以“妇联+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各方齐发力的服务模式,实现协同服务零缝隙。

强化创新突破,拓展服务提品质。一是制度创新,学习借鉴浙江湖州、江苏南通崇川区等地经验,研究制定《发现报告制度》等15项配套制度,有效规范提升未保工作水平。二是协作创新,县公检法、团县委、县妇联共同建设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救助中心,制定《询问未成年被害人证人工作指引》,有效减少二次伤害。三是活动创新,整合民政、教育、公安、检察院、法院、网信、住建、交通、共青团、妇联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资源,通过开展家庭家教宣传、打造“护校安园”、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等活动,筑牢保护防线。

突出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强引导。一是与文明城市创建、保定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同频共振,让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深深植入每个顺平人的心里。二是与可见、可参与载体发展共生共荣,在休闲公园、旅游景点、商场超市、图书馆舍、爱国基地等儿童活动空间悬挂宣传品、增加儿童图书品类、增设儿童活动和服务设施,营造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三是与可听、可看的舆论工具伴生伴长,打造全社会全方位关注未保、参与未保的立体格局。

逝有所安

——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殡葬服务,让“身后事”变暖心事

“逝有所安”是民生大事。顺平县从“小切口”入手,实施以“殡葬全免费”为核心的殡葬服务制度改革创新,为群众提供更加实惠、更有温度、高效便捷的殡葬服务。

坚持高位推动,联合服务有力度。从解决群众“操心事”出发,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机制,推动服务重心前置。一是设置“坐标系”,强化组织领导,将殡葬改革列为全县重点领域改革项目,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统筹推进。二是绘好“流程图”,强化制度引领,出台惠民殡葬具体实施办法,明确服务对象、服务项目及标准、具体程序、经费保障、监督管理等办事流程,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形成“工作圈”,强化部门协调联动,一站式办理户籍注销等“身后事”,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

打造惠民殡葬,公益服务有厚度。从为群众“身后事”减负发力,实现惠民服务零费用,促进殡葬公共服务均等、普惠。一是服务项目全免费,实施“七免一助”,对遗体接运费、告别厅使用费、消毒费、骨灰寄存费等7项殡葬基本服务全流程免费,满足基本丧葬需求。二是服务对象全覆盖,在将具有顺平县户籍的所有居民和常住人口纳入免费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受益人群范围,将在行政区域内死亡并在本县殡仪馆火化的非顺平户籍人员,以及县以上公安机关开具允许火化证明的无名尸体纳入免费对象,城乡居民覆盖率达到100%。三是服务经费全保障,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所需经费,由县财政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落实惠民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所需资金,合理核拨殡葬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经费和殡葬事业发展经费,支持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健康发展。四是服务内容全公开,建立健全惠民殡葬政策公开公示制度,殡仪馆将免费项目全部公示上墙,向社会公开殡仪用车服务监督方式。开启“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模式,扩大政策知晓度。

延伸服务触角,贴心服务有温度。从为群众加载“暖心事”着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暖心热线服务,开通殡仪服务热线,按照家属治丧需求,提供“一站式”殡葬政策咨询及业务办理。二是贴心上门服务,提供24小时上门全程殡仪服务,开展政策宣讲、提供咨询服务、协助群众治丧等工作,为特殊家庭提供免费上门办理业务服务。三是全程代办服务,实行“一对一”贴心代办制度,不让群众在享受政策过程中多走弯路。四是跟踪回访服务,实行群众满意度回访,征求意见建议,反馈部门整改。

启示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强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顺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三大工程”为抓手,在“老有所养、幼有所护、逝有所安”全面发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给各县(市、区)民政工作带来了诸多有益启示。

启示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民政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一老一小”,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顺平县无论是在推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健全新时代未保工作体系,还是在进行殡葬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民至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聚民心、惠民心、暖民心、顺民心的举措。各级民政工作要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以务实举措让老百姓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方便、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启示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把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首要任务。顺平县在开展“三大工程”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入手,不仅找准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漏洞,还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把解决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相关问题的办法研究透,把“民之所呼”变成“我之所行”,多措并举把对策定实,切实有效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民政工作点多面广,在工作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需要将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僵局的突破口,抓“牛鼻子”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有的放矢解决问题,增进群众福祉。

启示三: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顺平县在开展“三大工程”过程中,积极发挥党组引领示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小组作战先锋作用,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齐抓共管,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群策群力,用党建“一面旗”引领起了全局“一盘棋”,切实推动了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健康、文明、绿色的殡葬新风尚,健全了未成年人保护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启示四: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破除民政事业顽疾。深化改革,难免触动一些人的“奶酪”,碰到各种复杂关系的羁绊。顺平县在推动“三大工程”过程中以巨大的勇气、胆识、担当进行自我革命,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固有的体制机制弊端,出台“公建民营养老”“殡葬全免费”等相关政策,不仅弘扬了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优化了社会服务,更将传统的行业垄断利益固化模式一举打破,推动了养老、殡葬等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使改革红利普惠于民,为形成更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创造了有利环境。各级民政工作需要围绕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的民生事项,不断深化改革,敢于动真碰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需求。

启示五:始终坚持创新实干,以新时代保定干部特质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拥有一支创新、实干、担当的民政干部队伍,对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顺平县在开展“三大工程”过程中,民政系统坚持创新实干理念,科学研判各种事关民生的“头等大事”,把奋勇争先作为担当作为突破口,采取的创新性举措不仅开创了很多全市、全省“率先”,还紧紧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不断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充分体现了“激情实干、好学创造、务实担当”的新时代保定干部特质。各县(市、区)要打造一支能打大仗、能打胜仗的民政干部队伍,充分发挥民政系统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撰稿人:冯颖文 祝恒 张新培 孙杰超 闫海芳 赵天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