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刘小兵时间:2024-01-04 10:11
有着“京味小说语言非遗传承人”之称的刘一达最近推出了他的最新散文集《北京的声音》(作家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该书是向历史悠久的北京城致敬的一本集子,也是在抚今追昔的诚挚回想中情深意长地说道北京历史和文化的力作。
北京是本耐人寻味的“大书”,它除了有着870年的建都史外,更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如何展现这座城市的荣光与辉煌?刘一达另辟蹊径,立足“京腔京韵”这一独特的叙事逻辑,通过打捞历史娓娓讲述人文轶事,运用娴熟的京派语言,以温润而诗意的笔触悉心勾勒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盛世华都景象。
众所周知,最能代表北京都城文化的无疑当首推故宫。许多人都在发问,这座巍峨的宫殿为什么能以恢弘的布局、精巧的建构不惧风霜地巍然耸立在天地间,并以高山仰止般的存在令世人为之瞩目?作者给出答案说,“皆因为民族工匠们睿智地运用了中轴线的功用”。书中,刘一达以京派作家的敏锐,于洞察古今中爬梳典籍,系统总结了蕴涵在中轴线中的文化意韵。他盛赞这条中轴线是故宫的生命线,一方面体现了皇权的九五之尊,另一方面则凸显了国人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
行吟中,刘一达既像个操着浓郁京腔气定神闲说道北京都城建设、聊着北京日常的说书人,更像个普及京城文化,辛勤跋涉在这座人文之都的不倦行者。他踏过四九城的城门,穿过东直门的宅子,走进西直门的府,领略老北京古意盎然的城建艺术。他带着离京60年的“老北京”徜徉都城,一同遥想当年护城河的盛况,回味皇城根下的悠悠槐香,共同追怀氤氲在岁月深处的缱绻京味。他走进含青吐翠的紫竹院,感受竹子的中通外直和挺拔清秀,为南方草木能在京城落地生根而热切点赞。他饶有兴味地漫步于北京的大小胡同,从一块块古色古香的牌匾说开去,与我们共同分享“丰泽园”“全聚德”“鸿宾楼”“天福号”“荣宝斋”等老字号店铺的故事。之后,他又跨过北京的大小桥梁,深切体会北京桥梁建筑的华美韵致。在刘一达的笔下,北京的桥就是一部古都建筑史,从老北京的“五大名桥”到新时期数百座立交桥的拔地而起,它宛如凝固的诗章和激昂的交响曲,向人们款款叙说着北京这座城的沧桑巨变。
走出鳞次栉比的钢筋丛林,循着一声“芝麻糊儿——”清亮的吆喝声,刘一达又马不停蹄地带领我们穿越幽僻的四合院,走街串巷地去寻觅北京小吃的醉人香味。豆汁、炸酱面、豌豆黄、驴打滚、芸豆饼、冰糖胡芦……驻足一个个摊位,各色美食既看得人眼花缭乱,又在色香味俱全中一次次激活味蕾,顿觉胃口大开。那“哧溜”的喝汁声、“咯吱”的嚼饼声、“嘎嘣”脆响的吃糖胡芦声,连同商贩们此起彼伏的沿街叫卖声,一同汇成了一缕缕悠扬恬淡的都市清音,在京腔京韵中为北京这座千年古城谱写出怡人的生活乐章。
本书用30多篇京味散文回顾了北京极不平凡的建城史和建都史,描摹了城门城墙、牌楼、老街、三山五园的古韵风采,展现了名桥、寺庙、花店、市树等地理风貌,讲述了老字号的风云传奇。通过北京人的吃穿用度和休闲起居,用旁征博引、直抒胸臆的文字,原汁原味地记述了老北京风情,诠释了其作为共和国首都的历史地位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品鉴本书,将会让世界更加了解北京,让更多的人爱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