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产业怎么兴?支部如何强?集体怎样富?保定市全域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绘出来的保定“丰”景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1-05 08:18

在望都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搬运管道。(资料片)   栗志安 摄
在望都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施工现场。(资料片)             杨锋 摄

□保定晚报记者 邸志永 孟趁景 张洁 宋文雅

近日,在望都县固店镇赤灰村村委会,村民周二利爽快地签了土地流转协议,“我常年在外打工,父母岁数大了,把地流转给合作社挺好。”

“村小、地少、底子薄,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像我们这样的经济薄弱村很难实现突破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周伟彬坦言,前些年村里也想过发展产业,但苦于没有村集体自主经营的土地,无从下手。

去年初,按照全市部署,赤灰村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不仅流转了土地,还通过镇党委牵线搭桥,与京凯食品保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大面积种植芝麻,发展订单农业。

产业怎么兴?

精准培育,推动特色产业形成燎原之势

“企业出种子,我们来种植,收获后全部回收。”周伟彬说,虽说销路不愁,但由于没种过芝麻,村民开始都持观望态度,谁也不愿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解决土地问题,合作社向银行贷款10万元,以每年每亩12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进行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运营。

“2023年初流转了100亩‘试水’,亩产高达150多公斤。”周伟彬掰着手指头开始算账:按照每公斤20元的订单价格,总共30多万元,去掉人工、机械等成本,小小的芝麻给村里带来了26万元的纯收入。

更令人高兴的是,随着芝麻产业兴起,越来越多村民愿意流转土地,加入党支部领办的土地专业合作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自2023年至今,固店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统筹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形成芝麻、食用菌、韭苔等多个特色产业。

固店镇的实践,只是全市的一个缩影。

在清苑区清凉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420亩,规模化种植冬瓜、洋白菜等经济作物,为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

在安国市西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370亩,种植小麦加工成药膳挂面,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在阜平县三岔村,党支部领办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蛋鸡21万只,富硒鸡蛋以每枚4元的价格俏销京津。

……

如今,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推动下,特色产业在保定农村渐成燎原之势。

“全力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奖补资金力度。”保定市农业农村局农村改革与农垦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全市争取扶持资金8100万元,支持162个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

支部如何强?

组织振兴,提升凝聚力扩大同心圆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冬日里的曲阳县嘉禾镇南杏树村,6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增会正带领党员群众拆除村内违建,干得热火朝天。

“现在地里没什么农活,就想带着大家把环境再提升一下。”刘增会说,去年村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流转1300亩土地自主经营,村集体增收13万元。

“前些年,南杏树村问题相对比较多,甚至选举一度受到影响。”南杏树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曾让嘉禾镇党委书记谷天龙“头疼不已”。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如今,有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个具体抓手,南杏树村集体收入不断提升。随着村里修建文化广场、垃圾处理场,新修2万多平方米道路,4100多名村民的幸福感大幅提升,党支部凝聚力不断加强。

“现在村里召集开会,大家都非常踊跃。”刘增会说,2023年4月19日,刘亚红等6名村民按照组织流程正式转正,成为南杏树村党支部2010年以来第一批新党员。

“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严重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使群众与村集体重新结成利益共同体,联系更加紧密。”保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齐福民说,随着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加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

集体怎样富?

土地流转,多元发展激活集体增收新动能

2023年12月25日,定兴县西李家庄村蔬菜大棚,外面一片银白,里面一片春绿。

村党支部书记鹿俊生指着大棚里一尺长的黄瓜告诉记者,现在黄瓜每天能摘1000公斤左右,每公斤价格5.5元。

目前,大棚里的西红柿、圆茄、丝瓜长势也都挺好,每天采摘销路不愁。兼任西李家庄村土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鹿俊生,对新一年的收成信心十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2023年,保定市全域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西李家庄村流转土地2400亩,1700多亩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近700亩用于发展蔬菜、红掌、兰花、育种四个产业,在集体和群众双增收路上大踏步前进。

手中没有米,唤鸡都不来。这一朴素的道理,干了近30年村干部的鹿俊生,体会颇深。

在西李家庄村土地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实行“七统一分”集约化管理,前期种地成本由合作社和社员共同承担,年底对纯收入进行分红,社员占90%,合作社占10%。

352亩的蔬菜园区,160亩的红掌花卉园区,110亩的兰花基地,50亩的种业基地……随着一个个园区和基地投用,租金和分红让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约80万元。

2023年11月,西李家庄村给70岁以上社员全额交了医疗保险,投入120万元加强了村内基础设施、村庄绿化、坑塘整治等相关建设。5000平方米的清廉家风文化广场,每天能吸引本村及周边村数百人开展文化活动。

2023年底,西李家庄村入围“河北省美丽乡村精品村”,静待评估认定。

“从全市试点村来看,每流转500亩土地,集体经营性收入便可增加5-10万元。”齐福民说。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市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4420个,占比85.4%,其中50万元以上村1684个,占比32.5%;100万元以上村638个,占比12.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