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秉公为民守初心

——记全国模范检察官、易县人民检察院专职委员赵宝德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1-10 07:53

赵宝德(中)在长城保护公益活动中实地查看情况。(资料片)

□保定晚报记者 安亚静 通讯员 王婧 马秋明

用“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钻一行精一行”的精彩。

开创全国长城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的先河、办理全国索赔金额最大的非法经营药品民事公益诉讼案、全市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易县人民检察院专职委员赵宝德,长期奋战在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一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在执法办案中更新司法理念,用追求极致的专业精神捍卫公平正义。

从检17年来,他办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数量全市第一,办理虚假诉讼监督案件数量全市第一,通过办案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数百件。他获评“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检察公益诉讼好人物”“新时代燕赵政法楷模”“河北省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并作为行业杰出代表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工作。

赵宝德(中)现场督促涉案企业修复生态环境。

在维护公平正义中彰显主导责任

2021年,赵宝德和同事巡查发现,易县紫荆关长城后侧有一个大型石料厂,占用紫荆关长城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开采加工已有七年之久,造成周围大面积林地裸露空化,对古长城遗址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有人劝他,这个案件涉及关系比较复杂,办理起来一定要慎重,处理不好会“引火烧身”。他回答道:“我们维护的是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是职责所在。”

但该案之所以难,就难在是全国首例,在鉴定长城周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上,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先例。赵宝德和同事们翻阅大量资料,与全国10余家鉴定机构和3名文物专家反复沟通,最终获得详实的鉴定意见。

该案在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检察机关诉讼请求全部得到支持,涉案企业价值2500万元的厂房及设备全部拆除,长城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一举开创全国长城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先河。

“只要秉持公平正义,依法依规办案,最终都能获得涉案单位或企业的理解和支持。”赵宝德说。从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以来,他先后向20余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发出诉前程序检察建议200余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00余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

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中彰显为民情怀

“民生无小事,只有常怀为民之心,常做为民之事,才无愧于检察官这个光荣职业。”赵宝德说。在他眼里,只要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就都是“大案要案”。

易县、定兴两地24名农民工因为工资问题不服法院判决,准备集体上访。得到案件线索后,赵宝德挨家挨户地给农民工做工作,引导他们按照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并多次到定兴、北京等地调查取证。为帮助农民工讨回工资,他多方奔走协调,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终于让农民工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

在一次办案中,赵宝德敏锐地发现24件以房抵债类调解案件可能涉嫌虚假诉讼的线索。为查清案情,他立即组织干警调查取证,经过持续深入挖掘,发现这些案件审理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案件事实根本不存在,依据所在地最低计税价格计算,过户过程中少缴纳税款及土地综合收益数百万元。在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后,易县法院全部裁定再审并依法改判,有力挽回国家损失,维护司法公正与威严。

在工作家庭兼顾中彰显忠孝两全

入职那年,赵宝德父亲就因糖尿病并发症双目失明。2015年,父亲被确诊为肝门胆管癌,在工作和家庭间,他忘我付出,只愿忠孝两全,不留遗憾。

那两年,就诊的路上,病床旁边,深夜灯下,都留下了他挤时间办理案件的身影。在他的努力下,工作没有耽误,仅2015年,就办理人防领域非诉执行监督案件16件,监督裁判错误案件2件,获法院改判,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全部被最高检评查组评为A类卷。

赵宝德的好搭档、从事民行工作十几年的老同志被查出肺癌,他撑起科室的大部分工作。为工作,他将刚满5个月女儿送到吉林交由岳父母照料。谁料同年4月,他的姐姐和岳父也相继被确诊为癌症。赵宝德顶着重重压力,带领易县检察院民行部门率先完成司法改革,工作经验被全省推广。

事非经过不知难。3年时间,3位亲人、1位搭档罹患重症。既有亲情友情的牵绊,又有繁重工作的压力,面对心力和体力的透支,他咬牙坚持。“每当看到群众因为自身权益得到保护而露出笑容,每当看到公共利益得到维护,每当感受到行政部门履职更加合法合规,我的内心就有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再苦再累都值了。”赵宝德说。

碧血丹心深耕检察热土,奔竞不息淬炼忠诚担当。“我将继续坚守为民初心,以工匠精神办案,不断精进专业素养,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子,践行一名新时代检察干警的责任和担当。”面向未来,赵宝德坚定地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