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1-24 08:01
□保定晚报记者 李萌 通讯员 张媛媛
1月23日上午,阳光透过玻璃,倾洒在桌面上。书桌的左侧,设计绘图和报告层层叠叠。此时,杜秀萍正忙着绘制水库加固图。
杜秀萍是保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正高级工程师,曾荣获“保定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保定市水利局2020年度突出贡献奖”、首届“保定工匠”等荣誉。
学生时期的杜秀萍曾被老师打趣:“以后,你就与深山老林为伴了。”工作后才知道,老师的话并不夸张。在实地调查、采集数据等各种野外勘察中,经常面临跋山涉水、严寒酷暑等困难。从业23年,杜秀萍穿坏了十几双工鞋;荒山野外没有厕所,杜秀萍为了不耽误工作,经常一整天不敢喝水;有时候设计图纸要得急,通宵达旦工作是常有的事。
刚入职时,杜秀萍的第一项任务是王大引水泊庄节制闸施工图设计。领导问她:“怎么样,能完成吗?”杜秀萍不假思索地回答:“能完成。”此后,她就“泡”在资料室里,翻书查阅,进行稳定计算、配筋计算,除吃饭以外,杜秀萍就守在电脑前,反复设计、专心画图。最终,她靠坚定的意志完成任务,“当时,对设计大部分规范不熟悉,尽管有同事的帮助,还是许多问题不明白,但我既然承诺了,无论如何,我都要按时保质完成。”杜秀萍说。
为确保设计质量,任何一项工程在施工前,必须做好详细的查勘,对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还需要对相关区域的建筑、设施、道路、桥梁等人工环境进行勘查。同时,还要对地下管线、电缆等进行探测。此外,勘察区域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也要做到了解和记录,如历史文化遗迹、居民生活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于后续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各个地方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有差异,且水文、气象状况存在偶然性,因此,水利工程的设计,各有特点,难以统一。杜秀萍认真地说:“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技术复杂,对环境影响很大,工期长,投资大,每个水利工程都是唯一,而且要对设计终身负责。”
在王快、西大洋水库综合管理工程中,通过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联合调度,向白洋淀及一亩泉地下水源地补水,属大清河水系内跨流域引水及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这个项目,从2006年11月完成该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到2009年9月完成该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历时三年。这三年,杜秀萍作为项目专业负责人,基本没有周末,始终深入现场踏勘,确定最优线路和方案。在王快水库取水口设计时,为解决隧洞进水口修建时在深水中建造和拆除围堰的困难,最终确定,采用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岩塞爆破方法,节约了大量投资,且大大缩短了工期。隧洞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围岩稳定性差,该类高难度、复杂地质条件的长隧洞在河北省水利工程建设中尚属首例。施工时,又出现了新难题——隧洞出口初期发生支护变形,出现塌方。杜秀萍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并当场确定,临时采用木支撑对变形段进行加固,完成洞口40m段的二次衬砌、加强安全监测等应急处理措施。为根本性解决这项难题,杜秀萍连夜查阅各类相关资料,克服种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后,最后确定,采用“钢拱架预支护”保护下的“短频快”拆除和置换方案,经实施效果明显。
危急时刻,杜秀萍总能迅速拿出应急方案。工作以来,杜秀萍严格按照行业现行规范,主持负责完成保定市防洪规划、保定市水土保持规划、保定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三项3000k㎡以上的规划项目;完成水库加固、河道治理、防洪规划等200多项水利工程设计;主持编写100多本设计报告;先后11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工程勘察设计奖。
“‘工匠精神’是我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做出经济、安全的水利工程设计和规划,为新时代水利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杜秀萍坚定地说。
(本文图片由保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