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收藏>

年画:承载春节文化的活化石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1-26 23:42

采菱年画
凤翔年画
高密年画
吉祥年画
绵竹年画
杨柳青年画
民俗年画

▢钱国宏

年画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载体,更是一个时代的甜美回忆。随着每年春节的到来,年画收藏也成为藏界津津乐道的年度话题。

年画溯源:春节文化活化石

作为一种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年画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汉代时,春节时流行“贴门神”——人们把传说中的门神像贴在门上,以驱邪避灾,这是年画的雏形。到了宋代,一些繁华都市的纸马店每到春节都出售年画——“纸画”,其题材已扩展到社会生活、历史人物等领域。明代时,年画称作“画贴”,已完全为民间所接受,社会上出现了多色套印的精美年画。清道光年间,由于这种民众喜闻乐见的绘画体裁大都是过年时张贴,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所以民众称之为“年画”。纵观年画的发展历程,明清两代应是中国古代年画的鼎盛时期。

年画一出现便承载着“年”的各种元素,在长期的传承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色彩鲜明,手法夸张,构图饱满,形象优美,题材丰富,雅俗共赏,而且充满了佳节喜庆的热烈氛围和普天同庆的社会习俗,反映出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年画中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年俗的发展历程和社会风俗的记录,可以说,年画是春节文化的浓缩和定格。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年画就是春节文化的活化石,是“年”的最好诠释,有着其他任何画种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正因为如此,中国年画很早就被传到日、俄、印、缅甸、越南、美、英、德等华侨居住国,并且被日、俄、美、英、印等百余个国家博物馆和艺术馆收藏,其“春节活化石”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收藏价值为世人所公认。

年画题材:百科全书纳古今

“一张画容纳古今,尺幅间看尽春秋”。年画取材广泛,内容包罗万象,仅题材画样就达2000余种,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纵观存世的年画,题材大致分为三大类——

神仙人物类。这类题材的年画表达了劳动人民降妖除魔、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存世量很大,主要有玉皇、观音、福禄寿三星、钟馗、关公、门神、财神、火神、灶神、八仙等上百位。

文学艺术类。这类年画题材大多取自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戏曲小说,如《群英会》《空城计》《西厢记》《打渔杀家》《杨家将》《盗仙草》《打金枝》《宝莲灯》等。这类年画以情节取胜,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立场鲜明,褒贬符合民心,因此深受大众喜爱。

民俗生活类。这类年画是古今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全景记录,充分显现出中华民族之精神内涵和生活历程,从中可以窥见中国人的生活轨迹和智慧结晶的风貌,相对来讲,这类年画的史料价值、收藏价值会更高一些,代表作有《耕读渔樵》《女十忙》《男十忙》《弼马温》《渔家乐》《九流图》《女十忙》《猴抢新帽》《老鼠嫁女》等。

年画产地:五大产地负盛名

中国的年画产地甚多,其中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绵竹、朱仙镇等地所产年画最为驰名。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杨柳青镇,始于明代,清末鼎盛。其特点是:构思巧妙别致,线条流畅清新,敷彩古朴曲雅,气氛祥和喜庆,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桃花坞年画产于江苏苏州市桃花坞,始于明代,清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其特点是: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杨家埠年画产于山东潍坊市杨家埠,始于明末,清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其特点是:想象丰富,以浪漫主义、象征和寓意的手法表现主题,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简练、粗犷、朴实。

绵竹年画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始于明末,盛于清光绪年间。其特点是:绘画性强,色彩鲜艳明快,线条古拙流畅,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朱仙镇年画产于河南开封市朱仙镇,这里是中国最早年画产地,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其特点是:刻线粗犷奔放,构图饱满紧凑,人物造型浪漫夸张。鲁迅先生评价朱仙镇年画:“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年画收藏:三条大路最宽阔

根据多年的收藏实践,本人建议年画收藏从三方面入手:

一、从题材入手。围绕神像类年画、吉祥图案类年画、历史人物及故事类年画、市井风格类年画几大类题材进行收藏。

二、从产地入手。重点围绕国内民间木刻年画产地进行“淘宝”。

三、从收藏价值上入手。纵观目前国内年画收藏市场,4种年画具有收藏潜力:一是古版年画。因其数量稀少、艺术含量较高而受到国内外藏家一致推崇。像《老鼠嫁女图》《寿星图》等民国初期的老木版年画,一张价格就在2000元以上,明代年画《寿星图》在拍卖会上以7万元成交,清初年画《三星图》拍出12万元的天价。二是近代名家画作。建国后国内画坛上出现了很多年画扛鼎之作,如林岗创作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贺友直创作的《小二黑结婚》,金梅生创作的《黄山胜迹图》,叶浅予创作的《全国各民族大团结》,李可染创作的《工农模范北海游园大会》,刘玉斌创作的《鱼乐图》等。三是海派年画。即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的年画。此类年画色彩艳丽,造型夸张,体态传神,对国内新年画的创作设计具有先河和导引作用,因而收藏价值较高。四是工农兵宣传画及样板戏年画。其时代特征极其鲜明,单张价格均在500元以上。

年画辨伪及储存:睁大慧眼把三关

由于年画具有较高的收藏、史料、欣赏价值,所以近年来在藏界不断升温,身价扶摇直上,收藏市场随之出现了赝品。个别不法之徒和收藏界的“变异”人员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年画造假。如何鉴别年画中的“李鬼”呢?一是搓边。用手指轻轻搓一下年画的边框,真品会有脱色现象,因为老年画受印刷技术限制,色彩附着度有限,而仿品用激光、喷墨打印,故无脱色现象。二是看色。真品年画用天然矿物颜料或植物颜料制成,画面色泽自然厚重,仿印品则用平面油墨印刷,颜色鲜亮。三是观线。真品年画受技术限制,画面线条尤其边框处的线条均不匀称,赝画则条纹清晰匀称。

年画储存方法与书画类藏品相同。本人通过多年的收藏实践,认为存储年画必须把好三关。一是通风关。存储间春秋两季须通风,冬夏可封闭。二是温湿关。存储间温度宜保持在1—30℃之间。房间湿度也要注意,潮湿的环境同样会使年画遭到损害、破坏。三是尘土关。年画存放间尽量做到纤尘不染。平时多用吸尘器清理一下地面和多宝格。一旦年画上落了灰尘,就要使用吹风筒去慢慢吹,以免损伤藏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