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4-02-15 08:32
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张克青(右一)正在为患儿看诊。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供图
□保定日报记者 王 黛 通讯员 任 颖
冬日里的一天,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中医科诊室。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张克青正在专注为5岁小患者正正(化名)诊脉。调皮好奇的正正左顾右盼、坐立不稳,家长出言阻止,张克青却面带微笑耐心与孩子交谈。
和蔼可亲,是这位北京中医儿科专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药物治疗是一方面,关键是家长要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起居习惯,停药后还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才是医生和家长最想看到的结果。”简单几句话,说到了正正爸妈的心里。
前来就诊的家长中,不少人已经与张克青大夫很“熟悉”。作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张克青曾参与“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脾胃病重点专科及中医儿童急救等多个项目,参与肺炎、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多项国家级、北京市级课题。2022年9月13日,张克青受北京儿童医院委派,担任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并主持工作,赋予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双主任”身份。从此,她开始了京保两地“摆渡”生活,并坚持每周四天时间都工作在保定。
“北京专家在中医儿科方面有很深的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张克青主任的帮助下,科室有了长足进步。”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中医科负责人唐敏说,“托管前,中医科只有一位医生,多是诊断一些发烧、感冒等疾病,只能给患儿开一些中成药。在专家带动下,科室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咳嗽、脾胃不和、腹泻、厌食、便秘、遗尿、盗汗等内科疾病,以及对小儿妇科疾病的治疗,逐渐积累起许多经验,科室人员达到七人。”
接下来的采访,印证了唐敏的话——
科室对中医亚专业进行细化,开设中医消化、中医过敏性紫癜、中医呼吸及中医小儿妇科共4个专业门诊;重视科研教学及人才培养,除临床带教、每周二定期授课、选派科室医师到北京儿童医院培训进修学习外,还引进国家级科研项目,手把手教授科内年轻医生如何进行医学科研;多学科协作中西医融合,参与多学科联合会诊,与其他科室合作成立联合门诊,建立“中医消化——营养联合门诊”,计划开设“中医呼吸—过敏反应科—耳鼻喉科联合门诊”;加强优质中医资源辐射效应,选派骨干医生定期到基层中医院出诊,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023年7月12日,在京保两院支持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闫慧敏工作室”落户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名老中医专家闫慧敏的医德医风医术在我市得到传承……
“在北京专家带动下,我们还建起现代化的中药房。”在唐敏指引下,记者来到一楼门诊大厅西南侧中药房,几百个白色“胶囊瓶”整齐紧凑地布满两组柜子,每组柜子旁摆放着一台仪器。“这500多个药瓶内分别装有各种中药配方颗粒,旁边的仪器是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系统。”中药师范西西介绍说,“医生只需要将处方信息输入电脑,智能药房系统便自动接受处方信息指令,识别所需药材,自动测量剂量,再将中药配方颗粒按需封装,开水即可冲服,非常适合孩子服用。”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接受北京儿童医院托管近9年时间,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已实现‘患者不动医生动’‘专业科室整体下沉,在保定开设分病区’‘首诊在基层、复杂病例远程会诊、疑难急重患者转诊无障碍’,医院各科室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田剑说。
医疗资源共享,协同红利惠民。数据显示,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2023年全年门急诊72万人次,是托管前的2.8倍;手术人次是托管前的3.5倍。其中,中医科门诊量较2022年增加42%,会诊量由2022的87例提升至307例,门诊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由2022年的56例提升至2313例,得到患儿家长普遍好评。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蕾’,都应备受呵护。作为一名中医儿科医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一朵朵‘花蕾’更加茁壮成长,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即将结束一天繁忙工作的张克青依窗而坐,脸上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