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3-04 08:28
□保定晚报记者 刘向真 刘芳
过去的三天,他们用力呼喊,在第25个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宣传普及听力保护知识。
过去的三天,我们用心学习,以期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地聆听这个世界。
3月1日上午,人民广场,由保定市残联主办、竞秀区残联承办的以“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爱耳日宣传活动火热登场;3月2日上午,美景东方社区,文艺汇演、爱心义卖·义诊等主题活动让周边居民连声称赞; 3月3日,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门诊大厅内的义诊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患者就医咨询。
人民广场上,各爱心医院、康复机构开展义诊,普及爱耳护耳等听力残疾预防知识,引导市民养成科学用耳行为习惯,让更多市民增强了听力保护意识。市民杨朴现场进行了常规耳部检查和听力评估,他说:“医生教了我两招专业的耳朵按摩手法,回去我也给家里人试试,预防听力损伤就得主动。”
美景东方社区内,处处洋溢着温暖关怀、乐观向上的氛围。听障残疾人代表分享发言,莲池区残联为听障群众发放助听器,志愿者代表宣读爱耳护耳倡议书,并带领全体志愿者宣誓。冀之翼儿童康复医院、悦声听力、美景东方社区合作带来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欢快活泼的舞蹈《青春快出发》、火热的广场舞《战马》、手风琴独奏《娘子军》、非洲鼓《祖国的花朵》等节目,让观看演出的群众叫好声、掌声不断。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郝津生一大早就从北京赶来,坐在门诊大厅为前来就诊的孩子们查看耳朵。他说,科技的进步给越来越多听力受损者带来了福音,但是,如何健康用耳,应当怎样进行听力筛查,还有很多人认识不到。尤其是低年龄的孩子,由于不会表达,往往发现听力问题就已经比较严重了。所以,在全国爱耳日活动中,有必要告诉大家,听力问题应当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聆听世界,共享美好。听力与语言是我们交流和认识世界的手段,然而,听力障碍人群却不在少数。数据显示,我国听力障碍残疾人大约2000余万人,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儿耳聋每年增加约3万人。
“当儿童出现听力受损现象,家长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把握好治疗时机,尽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可以最大程度挽救孩子的听力。”现场,残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发放着科普彩页,并向群众科普爱耳护耳相关知识。
据了解,多年来,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残联本着“应救尽救、救早救小”的康复救助指导思想,在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努力下,逐步形成以初级卫生保健及基层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网络相结合的社区康复工作体系,整合基层各类康复机构的资源,在包括防聋工作在内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介绍,下一步,市残联将继续全面推进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强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控制、新生儿听力筛查、疾病和伤害防控、听力语言康复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让残疾预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保定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素娜表示,本次爱耳日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听力健康的关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爱耳护耳意识,使更多听力障碍人士及时得到康复服务,并搭建社会公益平台,呼吁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
文创手串、手绘风筝、公益彩绘、手工咖啡……作为活动之一,冀之翼儿童康复医院的特殊儿童将精致的手工作品现场义卖。冀之翼医教合作儿童村康复教师郭敬文介绍,这些手串都是孩子们亲手所做,而且每一个手串都有一个二维码,可了解每一个手串背后的故事。
对于听力健康、听障儿童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关注会一直在路上,这些努力也将让听障人士的故事更生动,更精彩。